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這首詩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憐惜弄潮人的重利輕生,一是諷喻當時朝廷興建水利多不切實際,害多利少,難有成效。

詩說:吳越兒郎,多習於水,狎玩浪潮,不知警戒。雖當時有宋神宗禁止弄潮的聖意,但終不能遏止被溺死的危險。東海的海神,倘若知道當代君王的意旨,應該讓海邊鹽滷之地,能夠變成肥腴的桑田,那麼弄潮人就可以不必再涉險,而興辦水利之事,也可以彰顯成效了。

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對吳越人的重利輕生,產生憐憫的心情。同時揭露了當時官府裡的一種矛盾,即一方面是明令禁止弄潮,一方面聖上又好興水利,好大喜功,不衡量利害得失,導致弄潮者又被吸引到這種水利工程中,所以朝旨禁斷,絕無成效。

不幸的是,兩句含有譏諷意味的詩,引發後來的“烏台詩案”,指控蘇軾謗訕朝廷,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更聯繫蘇軾居官時的其他詩作,大肆誣陷,欲置於死地,導致出現宋朝前所未有的文字獄,此案牽累蘇軾的諸多友人,自己險遭殺頭。

烏台詩案之後,蘇軾的仕途經歷了轉折點,注定了難在仕途上再有更大的建樹,這時的蘇軾將為國家分憂的情操轉換到更為寬廣的人文情懷上。

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本州安置過了四年貶謫生涯,讓他開始明白“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稚童。

已故名作家余光中先生曾說過,如果他要出去旅行,不會找李白一起,李白不負責任,也不會找杜甫,杜甫苦哈哈的,他會找蘇軾,蘇軾是個很好的朋友,是個有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