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432.JPG

IMG_2434.JPG

IMG_2435.JPG

社大學員由鹽埕街經新樂街轉入瀨南街,柯老師指著當前的車棚說:「民國41年,金城戲院設立,以放映台語片和日語片為主,金城戲院的前身是澎湖會館。」原來車棚的位置是金城戲院,更是顯赫一時的澎湖會館,如今已變成停車場。

老師開始說起「澎湖會館」的歷史,澎湖人如何渡海來到高雄打拼,又如何被高雄人欺壓,最後如何立足於高雄,並且建立澎湖會館。老師解釋道:「台灣是個移民社會,有先來先佔,先佔先贏的觀念,以致對於後來者都充滿仇視的心態,認定是來搶地盤爭奪生存空間,從早期的〝漳泉鬥〞,接著有〝閩客鬥〞,再接著是由大陸撤退來台的外省人被本省人鬥,演變到現在的〝藍綠鬥〞。所以,高雄人鬥澎湖人毫不稀奇。」唉!難道台灣充滿著內鬥的基因,是環境影響嗎?抑或是天性使然?

老師的話題,使在下想起網路上一則很現實又很貼切的小品,它如是說:「美國人想打誰,就打誰;英國人看美國打誰,就跟著打誰;法國人是誰打我,我就打誰;俄國人是誰罵我,我就打誰;日本人是誰打我,我就讓美國打誰;南韓人是誰打我,我就和美國實施軍演;北朝鮮是誰讓我心裡不痛快,我就打南韓;以色列是誰心裡想打我,我就打誰;中國大陸是誰打我,我就罵誰;台灣是沒人打我,我就打自己人。」妙!完全屬實,誰說不是。

面對金城戲院原址,老師說:「民國18年,澎湖會館於鹽埕區瀨南街落成,民國41年改建為金城戲院,迄民國82年戲院屋架塌陷而會館遷移,共歷65載。其中會館建立與戲院經營案情曲折,非外人所能盡悉。」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或許對澎湖人的看法,應改觀為「猛龍過江」。慶幸的是,台灣現在各縣市都有外縣市的同鄉會,不再排斥異鄉人。然〝藍綠鬥〞何日能族群融合?

印象中在金城戲院只看過一次電影,因年代久遠,對片名已無概念,對劇情更無所悉,但可以確定絕不會是日片,因民國61年中華民國與忘恩負義的日本斷交、斷航,台灣各戲院禁映日片,並抵制日貨。後來,聽說有一部影片《獨臂刀決鬥盲劍客》,獨臂刀代表我方、盲劍客代表日方,決鬥的結果,盲劍客成為獨臂刀之刀下鬼,影片內容大有為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出了一口惡氣,展現民族意識意味濃厚,遺憾的是,此片在下居然未及觀賞

隨著錄影帶的興起及VCDDVD的租售,使看電影的人口銳減,因此錄影帶、光碟片租售店越開越多,戲院則越來越少的景況下,電影遂成為夕陽商業。始料未及的是,電腦問市後,錄影帶、光碟片亦步入電影業後塵,逐一關門歇業或改行,凡未能適應市場變化,其下場就是被淘汰出局。

眼看他樓起,眼看他樓塌,鹽埕區從萬丈光芒終至繁華落盡,老字號戲院在風光數十年後,全數凋零,對鹽埕區有過流連的我,如今亦已年逾花甲,回首前塵,無限感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