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窮漢莫讓病來磨」,一語道盡窮苦人家常為醫藥費煩惱的困境。俗諺有言「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放在窮人的身上就是「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富者與窮者在生病上最大的差別就是,富者可藥到病除,窮者卻是無藥命除。

賣血過程中發生一段小插曲,牛頭向養父抽取佣金時,才知其中另有隱情,那年頭每家大醫院都有固定血牛結幫霸守地盤,不是你想賣血就可以賣,必須經過牛頭同意方可為之,賣血價款得按百分比抽佣,凡未經牛頭認可逕自賣血者,即遭暴力相向。

抽血室醫生有點同情養父遭遇,忙操著台語代為解釋說:「他不是賣血的,是因繳不出孩子住院的押金,才以抽血賭小(抵押金)的,根本無現金可拿。」牛頭不肯輕信,怕醫生做順水人情,致佣金落空,暗中盯著雙方舉動,直至養父回到候診區休息,確定未支領賣血款,牛頭才予作罷,未再刁難。

事實上,牛頭自己也賣血,卻對旗下血牛照樣按cc數抽佣金,血牛得乖乖付出,不付者會被踢出圈外,將無法再混。〝血牛〞一詞,含有貶抑,因那年代以賣血為業者,通常是遊手好閒無正當職業之徒,經常在醫院閒晃,要不就是聚賭、酗酒、睡大覺甚或吸毒,醫院需要血液時,就由牛頭負責通知血牛,隨傳隨到。

可怕的是,那時候輸血不似現在有輸血包,那年頭只是用高壓過的橡皮管,再用100cc的玻璃空針,一次抽100cc再加入點滴瓶內,必須連續抽5次才有500cc,抽血過程中,空針難免會遭受污染,致血液品質堪虞,是當年輸血者常發冷發燒之主因。

養父以血代墊押金那年,1cc鮮血以4元計,足足抽了500cc才夠抵數,想著自己教師月薪區區700元,在急難之時居然無能力救治養子,心中頓感五味雜陳;當時序進入民60年代,賣血業隨著物價指數水漲船高,1cc鮮血可賣6元,血牛賣250cc已相當於普通家庭一個月之生活費,故賣血是其重要經濟來源。

然至民70年代,1cc鮮血雖已上調至8元,但物價隨著經濟起飛都在上揚,500cc鮮血已難維持一家一月溫飽,且非每月均可賣血,生計受影響,血牛不禁嘆道:「真乃此一時,彼一時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