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00627_073525.jpg

四哥話音一落,五哥接詞道:「要重視綱常與倫理,根據"天尊地卑"思想,明辨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哥說明,五倫是我國傳統儒家的理論原則之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指該遵守的原則。三綱五常本指天理人事的應對進退,後被專制主義巧取為封建「道統」,甚至在不明事理的鄉愿下導致「禮教殺人」,而這原非聖賢的本願。

輪到六哥上場,六哥說:「道統思想之內涵,可以歸納為三綱目:一曰仁義,二曰中道,三曰王道。以仁義為本,中道為行,王道為化。化萬物為一體,達天人合一之境界。」大夥兒均深感:吾國道統思想之精萃,文化之華美,故能源遠流長。

蓄勢待發的七哥,接棒後引用《國父思想》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蔣公繼承國父革命遺志,而其道德思想和政治理想,更隨國父之後,嬗接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道統。結論是,三民主義就是我國正統思想的結晶。

八哥一上場就說:「在《原道》篇中,韓愈建立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傳道統系,而所謂"道統"即落實在這個傳承統系上。""得其人則傳,不得其人則止。道統起點是"堯舜",終點是"孟子"。」孟子被列入道統,意義重大。

八哥指出,在周公之前的,只能說是為「道統」提供了理論資源,而從周公開始,「道統」才有理論萌芽,而孔、孟是「道統」理論的創立者,後來,一直到唐代,韓愈才正式提出了「道統說」。

九弟壓軸,引用《繫辭傳》說:「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開始懂得觀天察地,究天人之道,且思己及物,欲通過初期的文化認知來通神明,類萬物。」

之後,神農氏繼承伏犧氏,繼續究天人之道;再之後,黃帝、堯、舜繼續探究,「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垂衣裳而天下治」;後來,後世聖人繼續努力,天地人相通,人文之道漸成,中國古人們一直在探索一種文化之道,體現人倫和治世的理想狀態。九弟說,這應是「道統」的最初觀念資源。

第三輪結束,老哥哥補充說:「我國的道統,由來久遠,往上可追至上古三代。上古三代對於天地的認知,表現為興於對天人之際的追究。在古人的觀念裡,萬物由天所生,而天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則,也是人事之準則,因而,天人之間息息相通,天與人是統一的。古人執著於究天人之際,由人及天,據天道而推及人事;由天及人,以人事以究天道。而究問天與人,肇造人文,可以追溯到我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伏犧氏。」

最後,老哥哥總結:儒家道統思想文化基礎是聖人史觀。我國是一個崇尚聖人的國家,並把道統崇尚聖人的觀念與其哲學、政治、倫理意義聯繫起來。故我中華文化能有五千年歷史,綿延不絕,輝煌不墜,有其道統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