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15 Sun 2017 20:41
〈旅遊見聞156〉偕友賞石~六龜諦願寺
- Oct 15 Sun 2017 08:06
《尋跡246》兵仔市場(八)
咖啡的香氣,使文書官從艱苦的回憶中回到現實,原來是茶館的服務員端來兩杯香濃的咖啡,一縷縷的香氣撲鼻而來,兩位喝慣中式茶飲的老兵,品起咖啡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梁班長說鳳山兵仔市場的生意,除每週一次的莒光日必定興隆外,鼎盛期莫過於每月月底,接近月底各部隊伙食團都要辦理慶生會,一則為當月壽星慶生,彰顯革命情感,二則慰勉官兵平日演訓辛勞,伙食團將當月結餘用於加菜,大家打打牙祭,祭祭五臟廟。
- Oct 14 Sat 2017 19:57
《雜記225》一身銅臭
- Oct 09 Mon 2017 20:52
〈節慶與紀念060〉106國慶前夕
- Oct 09 Mon 2017 16:09
《尋跡245》兵仔市場(七)
國軍未成立「副食供應站」採公開招標之前,鳳山兵仔市場每逢莒光日是當週生意最好的一天,莒光日這一天各部隊的伙食比較好,尤其午餐可看得見有加菜現象。
國軍官兵無論是志願役、義務役人員,對莒光日的菜色都會感覺到較平日豐盛,不會是制式的一葷三素,吃得你面有菜色,直到月底慶生會才有機會大快朵頤,所以伙委必須平日儘量節省開支,能節約用度至月底時方有餘額辦理慶生餐會,讓官兵飽餐一頓。
- Oct 08 Sun 2017 13:09
《尋跡244》兵仔市場(六)
國軍推行「副食生產」,厲行「養豬種菜」政策,期達改善官兵伙食目的,提升戰技體能訓練,進而增強國防戰力。
文書官脫離軍隊已久,未睹軍中一片榮景,殊為可惜;而梁班長卻躬逢其盛,但可惜的是,他沒編入「剛直部隊」保修營,當時的營長是周少民中校,否則即可見識「天天大餐、日日佳餚」是如何實現的。
- Oct 07 Sat 2017 10:33
《尋跡243》兵仔市場(五)
以軍作家,有之。私財倒貼公家,恐聞所未聞,確實令人難以置信。但,天下總是有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發生。
文書官載著梁班長直接到純喫茶館一樓閒坐,這家茶館在中山路上,就在大名鼎鼎的「上海老大房」隔壁,茶館的二樓是雅座,是專屬情侶耳鬢廝磨的私人領域,文書官與梁班長在一樓落座後,兩人各點了一杯咖啡,繼續先前的話題。
- Oct 06 Fri 2017 20:26
《尋跡242》兵仔市場(四)
國軍官兵伙食費因軍種之不同而各有不同給與額度,民61年,陸軍部隊官兵伙食費每人每天菜錢僅有10.5元,海軍及空軍因各有海、空勤加給,飛官另有營養加給,所以伙食較陸軍為佳,乃理所當然。
陸軍只有學校教育單位的在訓學生才有副食加給,如:官校生每月有130元,士校生每月有60元,而隊職官是禿子跟著月亮走,雖也有副食加給,沾了學生的光,但有限定條款,有學生時才有此項加給。換句話說,沒有學生時,自然就取消此項加給。伙食費裡的菜錢10.5元是何概念?經歷者皆知,那年代一碗陽春麵5元。
- Oct 05 Thu 2017 19:28
《尋跡241》兵仔市場(三)
梁班長擔任過採買,採買任期通常是一個月,但不需一個星期即可知其中奧秘,尤其採購大部隊的伙食,絕對是菜商巴結的對象,菜商曾尋找管道欲私下拉攏他、賄絡他,但都被梁班長嚴詞拒絕。
彼時,發生一件趣事,衛武營區因部隊甚多,除司令部外,有:新訓師、砲兵營、直屬部隊及一牆之隔的一補庫、糧秣廠,高峰期有四個師的兵力,其他部隊得知梁班長採買有一套,把伙食辦得有聲有色,官兵吃得眉開眼笑,不但部隊精神大振,訓練效果也大為提升。上級長官時常嘉勉,自不在話下。
- Oct 04 Wed 2017 13:22
〈節慶與紀念059〉106笑過秋節
今逢中秋佳節,甲友電邀在燒烤店工作的乙友,下班後一起到公園烤肉過節,乙友意興闌珊地回答:我天天都在過中秋節!
已故前行政院長俞國華的夫人曾在中秋節呼籲國人:「不要讓嫦娥笑我們髒!」可是,嫦娥年年中秋都在笑,今年依然!
- Oct 02 Mon 2017 19:15
《尋跡240》兵仔市場(二)
奸商會做出怎樣的動作,恐非外人所知,只有曾受其害者,方能體會奸商之惡毒,也才能悟出何謂奸商。
通常奸商會冒名向部隊長舉發某單位採買有弊端,疑與某菜商勾結從中索取回扣,索取回扣就是變相的苛扣官兵伙食費,中飽私囊,若查明屬實,只能交由軍法從事,若查無實據,採買者名聲已經受損。
- Oct 01 Sun 2017 21:35
《尋跡239》兵仔市場(一)
文書官介紹完鳳山國小後,接著介紹近在咫尺的兵仔市場。其實,對於兵仔市場的由來,文書官還不如梁班長知道,因部隊在衛武營區整訓整編時,梁班長曾擔任伙食團採買,到過兵仔市場採購食材,而文書官已然退役轉任教職,長居鄉下。
所以,文書官並不明瞭兵仔市場的情形,只曾聞辦公室的同仁說過很熱鬧,至於如何熱鬧,自己也說不上來,倒是梁班長略知一二,接過文書官的話題,梁班長說:「之所以稱兵仔市場,乃因鳳山有許多的軍事單位,如:陸軍官校、步兵學校、第二士校及衛武營區的各級部隊,每天一早,就有許多官兵穿梭在鳳山第一公有市場採買當日食材,因而得名。」梁班長所言無誤。
- Sep 30 Sat 2017 20:39
《尋跡238》鳳山國小
付完帳,走出四川麵店,文書官順便介紹旁邊的鳳山國小,文書官曾擔任過國小代課老師6年,現在又是縣政府教育局科長,看過縣誌與有關文獻,故對鳳山國小沿革史,瞭若指掌。
文書官介紹說:「日本鬼子佔據台灣後,徹底改變了清朝時代的民間教育學制,將私塾、書院、縣學等傳統教育場所全部瓦解。據台第2年(光緒22年)5月21日,以台灣總督府令第四號公佈設置『國語傳習所(國語一詞,係指日語)』,並派伊澤修二擔任台灣總督府學務長(即教育部長),推展義務教育以普及日語,企圖有效統治台灣。
- Sep 29 Fri 2017 20:46
《尋跡237》四川麵店傳聞(九)
台北「桃源街牛肉麵」筆者無緣品嚐,倒是有一次兵校放假,筆者到台北去探望張二姊(張惠珍小姐),張二姊當時任職行政院「電子業務籌備小組」在廣博大樓上班。
中午下班時刻,張二姊帶小弟我去大樓附近的一位退役老兵自營的露天麵攤午餐,吃了一碗至今難忘的牛肉麵,那碗牛肉麵與筆者民國57年在鳳山四川麵店所吃的牛肉麵,可謂不分軒輊。張二姊請吃的牛肉麵,距今已歷46載,雖仍回味無窮,然時至今日,更令筆者懷念的是張二姊。
- Sep 29 Fri 2017 09:26
《尋跡236》四川麵店傳聞(八)
曾有人私下表示,說:「四川麵店老闆祖籍四川固然沒錯。可是從小在家鄉壓根兒就沒吃過啥子牛肉麵。始料未及的是,格老子四川牛肉麵就成了正宗。」不知是吐槽,抑或眼紅?
前文提及,民國60年代中期,高雄地區牛肉麵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大量冒出,連湖南騾子、江西老表、山東老鄉與其他省分的退伍老兵為了現實生活,都紛紛豎起招牌,標榜自己賣的是「四川牛肉麵」。較奇特的是,在本省人的觀念中,牛是用來耕田的、拉車的,以致常罵賣牛肉麵的退役外省老兵〝牛是偷牽來的〞,但是哪有那麼多牛好偷牽?再者,從未聞有哪家牛被偷牽了。
- Sep 28 Thu 2017 10:01
《尋跡235》四川麵店傳聞(七)
紅燒牛肉麵食畢,梁班長原準備搶先付帳,但他初來豈知門道,早在衛武營區整編時,軍務繁忙,雖清晨來過中山路的兵仔市採購伙食團的食材,卻不曾來過近在咫尺的「四川麵店」。
梁班長東張西望就是見不到跑堂來收帳,納悶中還未回過神時,文書官已到廚房門口很禮貌地向廚師說:「剛才點了兩碗紅燒牛肉麵,一共是24元。」說完,將兩張十元紅色紙鈔及四枚一元硬幣放進櫃檯上的收銀筒,所謂的收銀筒,乃空奶粉罐廢物利用,並在罐身上寫有「錢放此,須找零,請自助」字樣。
- Sep 27 Wed 2017 18:48
《尋跡234》四川麵店傳聞(六)
文書官不能釋懷的是西南聯大畢業後就投軍參加國共內戰,這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痛點,他原本要回想部隊演訓至屏東山區,奉令整補待命期間,有一次軍官團教育時教官所講述的國共內戰檢討分析,但又驚覺到剛才梁班長話沒說完,於是示意梁班長繼續說。
梁班長正要續說國軍由大陸撤退來台前,民國36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干城營房曾被所謂的〝二七部隊〞---------,廚房傳來鐵鏟敲擊鍋子的聲響,這是麵煮好的信號,文書官向梁班長表示歉意須暫停話題,然後趕緊站起身來到廚房櫃檯去端自己點的牛肉麵,梁班長一看吃麵須自助,和部隊開飯一樣,吃飯需自己去盛飯,也趕緊站起來去端自己的牛肉麵,動作與文書官一樣俐落。
- Sep 26 Tue 2017 21:09
《尋跡233》四川麵店傳聞(五)
1945年8月30日,美國麥克阿瑟上將來到日本,對日本戰後問題進行處理,麥帥在日本是可以依法處置日本戰犯和日本天皇的。
當麥帥對裕仁問道:「天皇閣下,您的國家戰敗了,而作為國家的象徵,您為什麼不切腹謝罪呢?」裕仁回答:「在戰爭爆發前,我也極力反對戰爭, 我本人是討厭戰爭的,因為我知道戰爭是沒有好處的,但我卻無能為力。」聽到這話的人,都覺得裕仁這段話虛偽到極點,令人作嘔;很明顯的,裕仁無非是在為自己的罪責開脫,他不但害怕失去皇位,更害怕盟軍的制裁。
- Sep 26 Tue 2017 12:57
《尋跡232》四川麵店傳聞(四)
閒談中,梁班長僅略述干城營房的沿革,他說:「干城營房係日本鬼子投降後所遺留的營房,據說,日據時代,還是皇太子的裕仁曾到過干城營房校閱部隊。」梁班長口中所說的日本鬼子部隊,是台灣光復前的日軍台中分屯大隊。
裕仁以日本皇太子身分訪台,是台灣總督府精心籌畫的一場政治秀,1923年(大正12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搭乘金剛號軍艦來台巡視,27日,行程結束,搭乘原艦返回日本。裕仁結束訪台後,台灣總督府為了歌功頌德,評選出幾處裕仁走過的地方,立碑紀念。這些碑直到台灣光復後,才逐漸被拆除,惟仍有少數遺跡殘留。
- Sep 25 Mon 2017 08:55
《尋跡231》四川麵店傳聞(三)
另,曾有傳言:「四川麵店老闆是由一袋麵粉起家的,這袋麵粉就是他從軍中退役時,因部隊沒錢改發的退役給與。」這應是謠傳或閒談笑語,退伍發給一袋麵粉,那是抗戰勝利後國軍整編大量裁員,所發生的情節,有些部隊甚至發不起麵粉,只給一條軍毯充數。
事實上,民國41年,國軍實施整頓「確認現役軍人員額」、「明確部隊指揮權責」時,已建立完整資料,並發給全軍官兵〝薪餉手牒〞(以後改稱「軍人身分補給證」)國軍已然步上軍隊國家化。故四川麵店老闆在軍中退役時絕非領一袋麵粉充數,然雖非一袋麵粉起家,但白手起家卻是不假,民40年代以老病傷殘退役的軍人,生活之清苦是外人難以想像,但退役老兵都設法堅忍地存活下來,為的就是,期待反攻大陸之後,還能回老家看看爹娘與家人團聚。只是這個願望距實現越來越小,每當午夜夢迴,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