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23-22-57-55-690_deco.jpg

19-05-23-22-57-36-497_deco.jpg

至於老師說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因學生我非佛教徒,一時難以理解領會,下課後找到〈人間福報〉刊載星雲說偈《三界火宅》:三界,指有情眾生居處的世間,依其境界分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眾生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都屬於迷界,還在生死輪迴之中,故又稱苦界、苦海。

三界之內,雖然一界比一界高,但「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為什麼無安?因為無常,三界仍屬於有為法,時間一到都會壞滅。即使到了無色界,經過八萬大劫,世界壞滅時會經歷水災、火災、風災等苦難,就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一般。猶如我們常聽到世界上哪個地方發生海嘯、森林大火、地震、風災等大自然災害,真是讓人有置身火宅之感。要如何尋找一個平和安樂的地方呢?師說只有求道,走向聖道,就能遠離眾惡,進而出離三界輪迴,不受諸苦侵擾。

之後,故事說到〈一花開五葉〉之《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故事略以:唐朝武則天年代的某日清晨,一位身著灰色打滿補丁的瘦小青年,肩挑一擔柴,行色匆匆在鄉間小道。瘦小青年步履略顯沉重,或許走累了,在路邊的一間宅院前將柴擔放下。這時,宅子裡傳來誦經聲音,經文是《金剛經》中的一節,其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句,傳入青年之耳,產生強烈感應。於是,青年便立即詢問何處可學此經,這一天,青年的命運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立志出家,他便是後來被稱為禪宗六祖的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徐老師從五祖弘忍大師聞偈切入:翌日五祖獨自悄然來到舂米作坊,目睹青年身繫石頭舂米的模樣,無限感慨〝熱心求道之人,乃忘我者也。〞於是問:「米舂好了嗎?」暗喻〝已經悟道了嗎?〞青年答:「米早已舂完,只是尚未篩過。」意思是雖已得悟,但還沒有整理妥當。五祖隨即在青年身上以禪杖敲了三下,暗示三更時分來我住持室。莫說三下,倘老師在我身上敲三百下,吾恐亦難頓悟。

是夜子時,五祖向青年宣講《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青年對自身之悟有了絕對的自信,喜形於色。五祖見狀,欣慰地叮囑青年:「即使通讀萬卷經書,若不能認識自身,也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一旦識得本心而開悟,即可稱佛。」說罷便把〝衣、缽〞(袈裟和法器)授予青年。

由於青年既未出家,亦未坐過禪,這樣就成了五祖的嗣法,其他僧眾自然是難以信服。為了青年的安全,也為了日後好生護法,在五祖安排下,青年便肩負行囊,攜帶五祖傳授的衣缽,星夜上路,以避僧災。

老師說重點在機鋒,當五祖把青年送至九江潯陽驛,吩咐:「你快上船!」拿起搖櫓即行船。青年卻道:「師父!請您坐著,應該由我來搖櫓。」五祖曰:「合是吾渡汝。」青年回曰:「迷時師度,悟了自度。」這是五祖和青年打的機鋒。

最後,老師結論:「青年沒有辜負五祖的重托,在其後的歲月裡他隱遁修持,閉門鑽研佛法,直到十五年後,才落髮登壇,正式出家,並取法名惠能。」故事聽完, 師問台下學生:你從何處來,為何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