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25-20-52-54-257_deco.jpg

19-04-25-20-54-17-165_deco.jpg

19-04-25-20-53-24-927_deco.jpg

19-04-25-20-52-04-825_deco.jpg

19-04-25-20-49-28-577_deco.jpg

19-04-25-20-50-27-980_deco.jpg

詩仙李白於天寶11載(公元752)寫出傳誦千古的詩篇《將進酒》,其中一句〝自古聖賢皆寂寞〞,今天我們鳳山長青學苑「繫辭班」在易經老師徐錦文帶領下,想告訴詩仙:至少今天聖賢不寂寞。

今天繫辭班學員帶著《易經》課本來到旗山孔廟,由徐錦文老師進行室外教學,老師首先把東廡、西廡歷代的先賢、先儒概說了一遍,然後帶領學員進入大成殿,依性別分成〝乾道、坤道〞分別向正中央神龕奉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行三鞠躬禮。禮畢,老師開始闡述孔子的事蹟,學生我也開始回憶求學時期所讀過的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在腦海浮現,老師居然說了三遍,顯然這句話很重要。

老師接著說:孔門弟子三千餘人,精通六藝者72人,72人乃是指有史料可考者,餘因未留下名言、典範傳世,所以立德、立功、立言是多麼重要。老師指著兩旁牌位的〝四聖〞繼續說:復聖,因顏淵能做到「克己復禮為仁」的最高境界;述聖,因子思能繼續先祖的事業與闡述學說;宗聖,因曾子注重慎終追遠的倫理觀念;亞聖,因孟子道德才智僅次於至聖。後世將〝四聖〞配享大成殿,故又稱為「四配」。

四聖後,老師逐一闡述排列在大成殿兩側的先賢,並說明聖與賢的層次,俟同學們皆了解後,老師帶領學員朗讀〈繫辭下傳〉第七章: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在課堂上老師說過,《易經》六爻陰陽交錯的「卦體」原是沒有卦象的,孔子對應自然天象與地理作為「象辭」,來和「卦體」對照,以明卦理。孔子以「心」去感知天地萬物,而悟得日月相推,損益調和不可過大,方能恆久的道理。《繫辭傳》就是孔子格物以後對《易經》的體會。

今天可謂滿載而歸,出發時,在車上老師即以乘車人數隨機教育,闡述第42(風雷益);在大成殿前闡述第48(水風井)特別點出:井收,勿幕;有孚,元吉。元吉在上,大成也。尤學生我能與老師同排坐,實屬大確幸,無形中吸收了聖人的氣息,應驗了「沒有慧根,要會跟」。

老師更殷切希望同學們讀《易經》能像37(風火家人):言之有物,而行之有恆。

108/4/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