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425_100806_vHDR_On.jpg

P_20190425_100506_vHDR_On.jpg

P_20190425_100549_vHDR_On.jpg

P_20190425_100839_vHDR_On.jpg

神威道場園區內一堵醒目的高牆,牆兩端書有「道本一體」、「理無二致」,中間有五格各鑲有兩個比斗還大的金字,閃亮耀眼,字體是正楷,依序是「清真、慈悲、忠恕、自然、博愛」,觀之,令人肅然,因它代表五大宗教。

「清真」是回教的基本教規,「清則淨,真則不雜」。清真指的是伊斯蘭信仰核心的那句話:「萬物非主,唯有阿拉;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世間一切事物均由阿拉前定,無法改變,承認和順從是唯一的出路。」因此,清真是一套生活方式,包含「飲食、言語、行為、衣著」皆受約束。

老師在現場解說:回教,以堅心定性,清真反一為標準,以回回入手,以清真為工夫。故學穆聖應體會信道之人,不死其死,乃由生滅世界轉入永遠之世界,使其真性常存,清真己性,達永生不滅之道而往樂國,以為回教之宗旨。

「慈悲」是佛家的基本教義,「慈」是指帶給他人利益與幸福;「悲」是指掃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與悲傷。慈悲也是四無量心的基礎,能降伏我們內心的貪、瞋、痴、慢、疑。星雲大師曾說:「沒有永遠的捨,也沒有永遠的得。如果只留下一樣東西,我要留下慈悲,即使一切東西統統隨著時間的流水而去了,我內心的慈悲,要讓它永遠保留。如果沒有這個東西,你什麼都不是。」慈悲是諸善中王,是佛道的根本。

老師在現場解說:佛家,以明心見性,萬法歸一為標準,以清淨為入手,以慈悲為工夫。故學佛要領悟無上正等正覺之妙法,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無所住而生其心,以達究竟涅槃,永證西方,為佛之宗旨。

「忠恕」是儒家的道德規範,「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春秋時代的曾子在解釋孔子〝吾道一以貫之〞時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門弟子以“忠恕”作為貫通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態度來對待他人。

老師在現場解說:儒家,以存心養性,執中貫一為標準,以定靜為入手,以忠恕為工夫。故儒家要貫通天、地、人,俱足智、仁、勇,以一貫之道而迴光返照,以盡其心,知其性,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事天即達玄關聖城。

「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基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所以被老子看做是萬物的根據和法則,其原因在於,無論是「道」創造萬物的過程,還是「道」創造完萬物之後與萬物的關係,都是完全自然的結果,是遵循自然法則的必然。

老師在現場解說:道家,以修心煉性,報元守一為標準,以無為入手,以感應為工夫。故學老子之道要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直搗反璞歸真,以達得─萬事畢之境界。

「博愛」是耶家的精神標誌,「上帝的愛、愛上帝、愛人如己」。耶穌說:「愛是奉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的愛主~你的上帝。」〝愛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準則,它的要求是,人應該自我完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忍耐、寬恕,要愛仇敵,不能有恨。

老師在現場解說:耶家,以洗心移性,默禱親一為標準,以蒙主召見為入手,以博愛為工夫。故學耶聖應誠心誠意愛主,在上帝面前默禱,洗滌污穢心,移去不良習性,時時禱告懺悔,使清潔之靈性歸於天國與上帝同在為其本旨。

至於「道本一體,理無二致」,誠如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的傅翕大士(禪宗居士)所說:「道冠儒履佛袈裟,會成三家作一家。」目前應加上「新月標誌十字架,會成五家作一家」。

今天的感想是「神威道場」本著中華文化的本懷與願景,道傳全球。停筆之際,感謝老師,使學生我對五大宗教又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108/4/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