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112/12/5漢樂府詩兩首

112/12/5週二詩詞欣賞課,陳玉燕老師講授了兩首漢樂府詩~《艷歌行》無名氏、《雜詩》曹丕。老師帶領同學們依序先朗讀《艷歌行》。

讀畢,老師在白板寫亦同步口述說:《艷歌行》為漢代樂府古辭,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屬《相和歌·瑟調曲》。它反映漢代百姓流落在外的惆悵心情,詩句描述東家女主人為作者縫補衣裳,被歸來的丈夫發現,產生了誤會的故事。

第一首《艷歌行》作者:無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

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

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

詩意

作者感嘆說:世事變遷就像堂前的飛燕,冬去夏來,時序輪轉,周而復始。我與兄弟為了生計,分別流落他鄉,我有幸居住在東家的房舍。時日一久,原有的舊衣服破損了,有誰縫補呢?新衣服又有誰縫製呢?慶幸的是,東家女主人發現了我的難題,主動為我縫補,然而在縫補過程中,女主人的夫婿回來了,見到這一幕,暗疑頓生,倚在西北門角,瞟眼斜視。場景尷尬,遂主動向東家男主人說明狀況,事情就像水清澈得能見到河床上的石頭一樣。雖真相已經說清楚、講明白,但誤會仍未冰釋。唉!外出打工,寄人籬下,終非長久之計。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還是回家吧!

第二首《雜詩》作者:曹丕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我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老師帶領同學們朗讀後,開始解析題名“雜詩”始於建安時期。《昭明文選》解釋:「題名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雜也。」簡言之,題為“雜詩",等於是“無題”,賦物言情,創作較自由。曹丕這首雜詩則是抒寫他鄉遊子的情懷。

詩意

身處異鄉的曹丕,未立世子前,有股不安,感懷道:西北的天空,飄來一朵浮雲,聳立的形狀有如車蓋。而流落他鄉的我,命運乖舛,時運不濟,恰如突起的暴風將我吹向東南,吹著吹著,居然來到千里之遙的吳郡會稽(吳會今為紹興的別稱)。吳郡會稽不是我的家鄉,怎麼能長久停留在這裡,身處異鄉,孤立無援,卻又不敢表達返鄉心思,實因是人言可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