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81205_091733.jpg

週三〈文學欣賞〉老師又將蘇軾的《寒食雨》複習了一遍,對末句《也擬哭途窮》,老師說語出至阮籍的「途窮而哭」,不禁引起好奇,因阮籍乃「竹林七賢」之一。

起初,乍聽典故中的主人翁會誤認為是劉伶,因劉伶嗜酒,有一句酒後名言「死便埋我」。文獻說,在《晉書》中記載,劉伶未婚前,不在乎家產,經常坐在鹿車上,隨身攜帶一壺酒,每次外出就讓隨從帶著鋤頭跟在後方,並交代:「我死在哪個地方,你就把我埋在哪個地方。」蘇軾豁達的胸襟,與其相仿,故生誤解。

劉伶與阮籍、嵇康等人均是好友,且還在朝為官,是一個在當時社會上有身份、地位的文學家。他原本只是愛喝酒,未到嗜酒如命的地步,但不幸的是終淪落到整日酗酒,究其原因,可看出與他想逃避司馬家篡魏有很大的關係的。劉伶始終認定自己是魏國人,故不願意給篡位的晉國效力,只好選擇用酒來逃避自己內心的苦悶。

而阮籍的放蕩更甚劉伶,文獻說,在《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阮籍是個很孝順的人,居喪時雖不按一般禮俗,卻因悲傷過度而損健康,險些喪命。《世說新語》記載:阮籍曾在母親喪禮時,仍然喝酒吃肉,連在司馬昭面前也一樣,卻在母親下葬之際吐血數升,幾乎喪命。

不僅如此,阮籍對前來弔唁之人,如裴楷、嵇喜等,也不按禮法來接待,甚至對嵇喜作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聽了兄長弔喪時遇到的不愉快經驗,於是帶了琴與酒前去弔喪,阮籍才青眼以對。除了不遵守喪禮的禮法之外,阮籍對其他的禮法也呈現漠視態度。

如: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親,阮籍和她見面後送别,有人譏笑他,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為我設的嗎?」又如:鄰婦長得漂亮,開店鋪賣酒,阮籍常常到店裡喝酒,醉了就躺在少婦身邊,阮籍不覺得有什麼要避嫌的,少婦的丈夫看見了也不懷疑什麼。再如:有户軍人的女兒有才華也標緻,没出嫁就去世了,阮籍既不認識她父親,也不識其兄長,却逕行前去弔唁,哭够了才回家。

史載:阮籍本有輔佐天子,濟世安民大志,但苦於時運,在司馬懿、司馬昭父子掌權下任官,動輒飲酒佯狂。司馬昭想為兒子司馬炎求娶阮籍愛女,阮籍卻連續醉酒60餘日,弄得司馬昭找不到提出求親的機會,只得作罷。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皆採不合作態度,尤嵇康被殺害後,阮籍更加酗酒佯狂避世。

阮籍所作所為雖超出常理,但其品性真誠、坦蕩。文獻說《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阮籍常常獨自駕車,漫無目的出遊,直到前方無路可走時,就痛哭而折返。」阮籍之所以痛哭,當然不是前方已無路,實因身處當時環境而悲哀。

因此,可以理解蘇軾處在當時「新舊黨爭」環境下《也擬哭途窮》的困境,惟以蘇軾對世事豁達的性格,何嘗不是在自我陶侃仕途的坎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