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馬港沙灘上,有興奮的悸動亦有異樣的感覺,思緒翻湧,就如眼前的海潮,一波接著一波湧向沙灘,彷彿在訴說30年前塵封已久的戰地往事,一幕接著一幕呈現眼前。

    興奮悸動的是,眼前景象是那麼清晰,海峽的浪花、細軟的沙灘、碉堡的射口、停泊的船隻、清運的棧橋,仍與30年前一模一樣;尤最熟悉的是,手握刺刀上書〝馬祖〞造型的地標。異樣感覺的是,右側高地新增一座媽祖巨石神像,媽祖神像遙望對岸家鄉─福建莆田湄洲島東螺村;左側天后宮已然改建,與台灣媽祖廟宇相同,失去原有古色古香質樸素雅之景觀。

    最大的不同是,少了肅殺之氣、沒了煙硝之味,白晝不再有驅離大陸漁船越界的砲擊聲,夜晚亦無據點衛兵對海面可疑物射擊的槍聲,戰地氣氛已化為一派輕鬆悠閒,馬港街上鮮少阿兵哥走動,少了人潮的喧嘩與熱鬧氣息,市景一片冷清,店家只能等待遊客上門採購。

    回顧戰地政務未解除之前,外島有做不完的工程,金門狀況如何,筆者不曾駐防不敢妄言,至少筆者在馬祖服役期間,除軍官連外,可說是每個連級單位都分配有若干項的工程,當然,絕大部分都是構築戰備工事,或構建與生活有關的各項設施。

    LST運補艦每航次蒞馬,運往南竿的都停泊在馬港,艦隊由DD艦、AP艦、LST艦數艘不等編成,入夜後啟航,離開基隆軍用馬頭,AP艦破曉時分先抵東引,再轉往南竿福澳碼頭,LST艦則依運補地點,分赴目的地,DD艦則續在外海巡航。

    運補艦抵馬港通常是清晨時段,完成搶灘後,港指部須依潮汐在沙灘上搭置棧橋,橋與運補艦艙門等高,展開清運,艦艙內軍用物資琳瑯滿目,然每次清運最大宗的就是水泥,成千上萬包的水泥,由清運部隊裝載至指定屯儲地點,交業管單位點收。其次是第一類軍用物資:糧秣、戰備口糧、各式罐頭等。罐頭區分:雞、鴨、豬、牛等肉類;鳳梨、荔枝、梨、水蜜桃等水果類;蔬菜類僅有酸菜一種,別無他項,至於島上生產的白蘿蔔,經過霜打清脆爽口,那是移當水果之絕佳聖品。

    據海連組組長說,罐頭是運補艦上海軍水兵的最愛,想吃甚麼就去拿,肉品須經加熱才可食用,較不方便,水果罐頭則是開罐即可食用,美味可口,方便至極,因渠等均知罐頭有運補損耗率,故敢取用,某次因超出損耗率,造成短少現象,防衛部下令徹查。

    擔任清運部隊甚為辛苦,每輛軍卡裝卸物資都需往返數趟,清運公差在艙內更是來回穿梭,不停地搬運,清運任務必須在退潮前完成,否則運補艦擱淺無法退灘,次晨無法執行返航任務,故通常需在數小時內完成,若未完成清運,其剩餘物資只能原艦運回台灣,若是如此,清運指揮官及相關人員必遭嚴懲,再者,運補艦返航需裝運後送裝備器材及休假士官兵,耽誤不得。

    如今,開放觀光後,馬港的搶灘清運景象,已走入歷史,只剩1艘LCU、6艘LCM充當門面。

IMG_1425IMG_1428IMG_1430IMG_1431IMG_1432IMG_1433IMG_1443IMG_14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