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子自得其樂,養父得閑彎下身從床底拉出一隻木箱,平日拉出木箱是做清潔工作,擦拭外表,今兒拉出木箱習慣性的先凝視一會兒,然後用嘴吹吹箱面上的灰塵。

吹過灰塵順手打開箱蓋,從箱裡翻出一張發黃的黑白照片,及一疊戰亂時期所寫的家書,寄不出去的家書,家書紙張已然泛黃,養父坐在小板凳上,先看看照片,再將書信一封封展開閱覽,已記不得書信打開多少回、內容看過多少遍,但每次看完的結局都相同,熱淚盈眶,身歷烽火,更悟出「家書抵萬金」的真諦。

照片與家書勾起回憶,又使看信人恍惚墜入時光隧道中,有如科幻電影情節在時空隧道穿越,回到從前,時間倒流過程中,往事一幕幕浮現在「既是看信人,又是寫信人」的腦海。

小時候家住城外,學堂在城內,每次上學都由爺爺護送,送到城樓下,爺爺再自個兒走回去;放學時,爺爺早在城樓下等著接我,一起走回家,佈滿老繭與皺紋的手牽著滿臉童真稚嫩的小手,一幅祖孫情圖景,何其溫馨。

長大後到省城讀書,不久抗戰軍興,學校隨著戰局變化不斷向大後方遷移,停駐長沙期間,父親曾來探望,當時沏上一杯濃濃的香茗向父親傾訴離情,記得父親說:「日本鬼子欺人太甚,手段慘忍,家鄉已被鐵蹄蹂躪」其中〝你母親未及逃出,至今狀況不明,為父萬分著急〞之語,恐影響兒子情緒耽誤課業,沒有多說。

父親啜口茶後對兒說:「把書讀好,古云『中興以人才為本』,況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強調『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核心是讀書』,學問產生知識,知識生出方法,有了方法,救國才有希望,切記!」父親語重心長。臨別前取出三塊現大洋及一只金戒指交與其子,囑咐收好,一旦戰事結束,可作為回家的盤纏。

日寇侵華蠶食鯨吞,重要城市相繼淪陷,學校再度遷移,在大後方中學畢業,考入昆明西南聯大,離家是越來越遠,想到家鄉正遭受日本軍閥鐵蹄蹂躪,既痛苦又痛恨,爺爺、姥姥已不在世,父親逃出淪陷區後到處奔波,一直設法營救母親,如今母親安否?

遍地烽火,音訊斷絕,心中焦慮,思母之情,經由鋼珠筆尖字字句句一一流露於寄不出去的家書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