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不出飯」米怎麼會煮不出飯,顯然犯了邏輯上的錯誤,事實上,並非語焉不詳,而是指某種米煮出來的飯量小,這是三、四年級生的外省小孩都熟知的事,凡住過眷村的更是親身體驗,大家都經歷台灣物資匱乏的那個年代。

那個年代,眷村家庭大多食用在萊米,鮮少食用蓬萊米者,除非此家從大陸帶有細軟、資財,或膝下尚無子女,否則無人敢食用蓬萊米,因蓬萊米質佳煮出來的飯量小,不經吃;在萊米質地硬煮出來的飯量大,很耐吃,這就是米出不出飯的道理。

半個世紀之前,陸軍所屬眷村除校級軍官待遇稍佳外,尉官以下的眷屬家庭大多處在捉襟見肘的窘境,家家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為使日子能夠過下去,必須開源節流,戶戶都養些家禽或家畜,或於眷村周邊空地種些蔬菜及地瓜葉等。

蔬菜長成後自家食用,地瓜葉用以餵豬,家禽、畜長大了變賣換錢,勉可支應子女上學的註冊費,到國小高年級時老師都會規定一定要參加補習,否則就會被改分到放牛班,毋須參加聯考,然補習費對眷村家長而言,又是一筆頭痛的開支,無疑是雪上加霜。

放牛是不可行,也根本買不起,學校所需的開支,家家多賴當軍人的父親向自己服務的單位借貸或預支薪餉來支應,當子女的我們,全都看在眼裡,於是放學之後,趕緊幫忙家務,揀柴火、生爐子、收集餿水、切地瓜葉煮豬菜、餵雞、鴨等都得幹。

有一次體力不繼,不小心切到自己的左手食指,當時血流如注,痛得不敢哀叫,右手緊緊握住受傷的食指,但鮮紅的血照樣從指縫中溢出,廚房中的母親沒聽見切地瓜葉的聲音,走過來察看,發現流血,趕緊帶至村口馬醫官開的診所上藥包紮,傷口很大,從指甲帶肉幾乎分成兩半,那時差點變為六指人,每天換藥,幸年紀輕恢復快,經月餘傷口癒合,但傷痕歷經兩年才痊癒。

最近經過大寮已拆除的眷村,有無限的思念與感慨,那是年少生長的地方,更是求學啟蒙的人生轉捩點,有著許多的回憶,竹籬笆裡存有說不完的眷村故事,政府為改善老舊眷村的形象,也為開發土地使其增值,地盡其利。

如今,竹籬笆被政府拆除,眷戶各奔東西,況聽聞已有多位高齡老者相繼離世,想到還在世者及孩童時期的玩伴,何時能再相見?不勝噓唏,盼竹籬笆的精神能永續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