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汝墳

週二詩詞欣賞課,陳玉燕老師教授〈詩經.國風〉兩篇~周南.汝墳》、《召南.采蘩》。今筆記第一篇:

《周南.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老師解析:

遵彼汝墳

◎遵沿著。

◎汝汝水(是一條古代河流,位於今天河南省中部,屬於古代淮河左岸的支流)

◎墳堤岸。汝墳即汝水的堤岸。

伐其條枚

◎伐砍伐。

◎條枝條。

◎枚樹幹。

未見君子

◎未見:未能見到。此指恐夫君逃亡了。

◎君子夫君。單一個〝君〞字,即指國君。

惄如調飢

惄(音溺):憂思。

調(音周):朝~早晨。

解到「惄如調飢」,老師說:中國古代講「日落而息」,晚上比較早就休息了。有些僧人、修道人或居士更講究「日中一食」、「過午不食」,甚至〝不倒單〞。

事實上,古人早上也很早起來(大約45點左右),要先幹活,然後才吃早飯(大約78點左右)。所以早上在沒吃飯前饑餓的感覺最強烈。以此來形容該婦人思念夫君之深。

未見君子,惄如調飢:這是詩經中的女子向自己的夫君傾訴思念之情的一句話。大意是:您外出公幹,這麼長時間沒回來,我想念您,如同早上未進食前的饑餓。

伐其條肄

◎肄(音藝):斬而復生曰肄。表示新長出的樹枝。這句大意說:當我再一次來到汝水的堤岸附近砍柴,原來被砍過的樹枝已經長出了新枝。我砍那些新枝時,才想起又過了一年。

既見君子

婦人既得見夫君,憂思之情得以痊癒。未見,恐其逃亡;既見,知其不死,故憂思愈也。

不我遐棄

老師指出這是個倒裝句,即「不遐棄我」。「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大意是說:看到了夫君,我才慶幸您沒有拋下我們這個家庭。

師說:中國古代的男人離開自己的家庭外出(除經商外)一般會有幾種情況:

  1. 進京趕考,得了官職,留在京城或派到外地當官,一時無法跟自己家庭的父母妻兒團聚。
  2. 被徵兵或服勞役。這是很危險及勞苦的事情,隨時面臨死亡。特別是遇到暴政或朝政混亂的朝代,兵役、勞役更加艱苦危險。須知,古代常出現因勞役不堪負荷而逃亡,逃亡者都不敢回家鄉,一旦被捕,全家遭殃。

魴魚赬尾

◎魴(音房)魚,鯿魚的古稱。

◎赬(音撐),淺紅色,紅色。

「魴魚赬尾」就像魴魚尾巴累紅了一樣。魴魚的尾巴原來是白色的,累了就會變紅。

王室如燬

◎燬:火也。這句大意是:王室酷烈,如烈火般。

父母孔邇

◎孔,很、甚;副詞。在古漢語中,「孔」的用法,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

◎邇:近。

「父母孔邇」字面的意思是:父母親就在身邊。言外之意是父母親還健在,做什麼事情應該先替父母及家人著想,考慮一下。

〈汝墳〉說的是道德教化的盛行。周文王的道德教化盛行於南方汝水堤岸附近的諸侯國,那個地方的婦女能憐恤自己的夫君,並勸勉夫君走正道。也就是說婦女受到文王的道德教化,知道怎樣侍奉自己的夫君。

這首詩講的是一位婦女在夫君服役回家後,訴說思念之情及勸勉夫君的一段話。當時南方一些諸侯國雖然已經受到了周文王道德教化的影響,但商紂王還在,老百姓經常要被征兵、派勞役,生活非常困苦。詩中說「王室如燬」是指商紂王的王朝已瀕於滅亡。

這篇詩情,使筆者想起一部電影裡的情節(片名已不記得了),大意是:丈夫長征在外20餘年,凱旋回國,衣錦還鄉,回到家中愛妻卻不識,只因夫君容貌身材與出門前大有變化,不敢相認,為測試來人是否是自己的夫君,愛妻取出家中鹿角弓,這張弓凡人拉不開,必須先在火爐上烤一烤,弓弦才拉得動,而這個訣竅只有自己的夫君知道。

夫君征戰凱旋歸  衣錦還鄉思情飛

離家已逾二十載  顏改  容貌身材已全非

妻取弓裝鹿角飾  測試  考驗來人有何為

來者接弓火上烤  訣竅  足證確是夫君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