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捉蜻蜓〞童謠,筆者之所以會問「為何孩童會做出歌謠以外的動作呢?」其用意就是想請讀者看倌們補正,也許歌謠中有遺漏之處,或有詞意不符之句,因筆者不曾見過紙本,且不通音律,再者,這是一首台語童謠,筆者用漢字表達可能有所落差,請仁人君子知曉者不吝提供此謠原形,分享大眾。甚幸!

   誠如,筆者孩童時代玩〝進城門〞遊戲所唱歌謠:「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尺六把刀,騎匹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敲一敲。」好多年之後,才發現以前一起遊戲的玩伴都唱錯了,它的歌詞原來是:「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腰掛刀,走進城門滑一跤」。但吾等所唱,都是大哥哥大姐姐或同齡之間所流傳。

   早年童謠多是口耳相傳,因老一輩的人不是文盲就是識字不多,且傳統童謠鮮少文字記載,復加各地鄉音不同,又因風俗習慣之不同在流傳過程中產生了變化,且變化常出人意表,以致其邏輯性難有關聯,難能可貴的是,其韻聲相同,或許這就是童謠的情趣所在,它蘊藏了豐富的自創性,是以無意之趣,即謂有趣。

   這使筆者想起兒時捉金龜之舉,那年代的村童都會捉〝金龜子〞,知道到哪裡捉,通常在稻田收割後,農田種植田菁以待作綠肥前,俟田菁長高後會有許多金龜子飛來,此時正是時機,將捉到的金龜子後腳綁上一條長線牽著,任牠飛翔,就像放風箏一樣好玩。只是,當年沒人傳下捉金龜子的歌謠,哪位讀者看倌確曾唱過,敬請賜教!

   停筆前,想起童年時代跳繩所唱歌謠〈跳繩歌〉,特以文字記述之,以茲喚起同年齡層之兒時回憶:

   「小皮球,香蕉油,滿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王媽媽去買菜,買了一顆小白菜,小白菜真可愛,留給男生作太太」。

   最後一句〝留給男生作太太〞,唱音結束之同時,跳在繩內的你(妳),知道該做何動作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