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三級令一再延長期限,何時能恢復正常運作,無人敢斷言,易經老師徐錦文為不使學生荒廢進德修業,於6/287/5兩個週一採視訊上課。

課程進度是易經第21卦火雷噬嗑,老師說:「噬嗑卦談的是關於刑罰的使用,也是卦辭所說『利用獄也』,《象傳》『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使用刑罰是希望達到小懲大戒的功效」。

師解:「卦象有如頤中有一食物,像嘴巴要咬食的樣子,因此名為噬嗑,講的是吃肉違禮而受到刑罰的故事,卦辭開宗明義就說「利用獄」,初爻講的是夾腳趾懲戒初犯,六二爻講因為吃軟嫩膚肉而遭受割鼻的處罰,到上爻則是刑罰於首,頸戴枷具以至於喪失耳朵」。

老師指出,噬嗑卦與賁卦是一對綜卦,卦序上是繼臨、觀兩卦而來。卦序發展到蠱卦之後為國家腐敗有事,君王開始力精圖治:先是臨觀兩個方法,臨是親自督察治理,觀則是召告命令於天下。臨觀之後則是噬嗑與賁,噬嗑為使用刑罰,防治犯罪,賁則是明庶政以減少刑罰。《象傳》: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由老師的釋義解說,得知噬嗑卦:卦象下動而上明,為動以明之義,行動要理性而明理。又內為雷,外為電,雷威猛而電照明。內有積極行動之性格,外又能以聰明鑑察事理。

課後,從網路「占卜資料庫」找出一則與“噬嗑卦”相關的故事,故事出自逢甲大學《交趾國王的大腳》摘錄與同學分享:

話說,大宋朝廷派使節來見交趾國的國王黎桓,說:「本朝皇帝忙著和金國打仗,願意和貴國訂下和平盟約,每年互派使節,兩國人民通商通婚不再限制。」

為了表示誠意,使者續說:「吾皇特令我奉上一雙馭龍寶鞋,這是唐太宗登基所穿,珍貴異常,據說有神通,唐太宗就是靠它創造了《貞觀之治》。大王您得了這雙寶鞋,以後交趾國兵強馬壯,稱霸南方可期」。

國王見那寶鞋各繡有飛龍九條,或威或嬉,栩栩如生,爭搶一顆龍珠,龍珠由鴿蛋大小的夜明珠所製,霞光流動,氣象萬千。國王甚愛,也顧不得失態,當場脫掉鞋子便要試穿。

不料,這雙寶鞋不合腳,鞋頭太小,擠了許多才勉強穿下,趾頭卻疼痛難當。原來交趾人的腳趾天生粗大,善於行走泥澇,而唐太宗一生戎馬,趾頭生得細長,這寶鞋係量身訂作,當然無法容得國王的大腳,未及一個時辰,國王的腳趾已磨破,痛得哇哇大叫,無奈他野心勃勃,早有四海之圖,說什麼也不肯脫下。

國醫見狀建言道:「這寶鞋保存至今兩百多年,自有其靈力神通,如果擅自拆毀重修,必定破壞其神力,恐擔誤主上大業。易經噬嗑卦初爻“屨校滅趾”應驗主上今得寶鞋而傷趾,但日後有吞噬天下之象,大吉大利。」續道:「古人有言,大志不拘小節,微臣建議,主上可將腳趾削其一二,當可免足痛之苦,且一勞永逸,千秋大業可待也!」

王曰:「如汝所言。」於是國醫替國王開刀,兩足各削一趾,王復穿寶鞋,果然不再疼痛,王大喜,賜國醫黃金千兩。

此事傳至民間,有人作歌謠諷之「糾糾王趾,行泥如夷,如夷如夷,吾王吾醫,欲穿寶鞋,削足適履。」歌謠傳到王耳,王大怒,疑有人諷刺他是野人,沒穿過鞋子,寧願砍掉腳趾來配合鞋子的大小,便把作詞之人捉來,判了死罪。

作詞人稟報:「大王判我死罪,我無怨言,但殺我事小,誤了大王春秋大業,則事大!」王怒曰:「你把話說清楚,若有理就饒你死罪」。

作詞人答辯:「這削足適履之意,並無不敬,其意委婉,夷者是平坦之意,非夷狄之夷,乃歌頌吾王之英勇仁孝,寧可傷趾也不忘先王遺志,立志不再作野人,要穿鞋子踏平中原」。

國醫在一旁接腔:「正是、正是!日後這削足適履之句,定當傳為佳話,留傳千古。盼吾王以千秋大業為念,傷趾之痛,值得值得!」

國王聞後遂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國醫,你說該怎麼判他?」國醫惱恨這作詞人惹事生非,一句削足適履的千古名句,害他險遭不測,便說:「此人言語巧佞,恃才傲物,以歌議政,恐會敗壞百姓勞謙之良風善俗,可判他割鼻之刑」。

作詞人急道:「吾聞大王惜才愛物,有氣吞山海之量,動見秋毫之明,今大王既有逐鹿中原之志,當熟悉中原之法。易經有云“噬膚滅鼻”是指即使輕輕對皮膚的笞罰,對有羞恥心的讀書人而言,比把他的鼻子割掉還嚴重」。

接著說:「試想,大王如果把我的鼻子割了,路人見到我的醜容,便會聯想是大王惱羞成怒,對大王削足適履的行為定會更訕笑誤解,對國醫的良行善舉,也會造成曲解。不如免我罪罰,賜我黃金百兩,獎賞我的歌功頌德,如此百姓將不再懷疑大王之志,全國一心,大王春秋大業可成也!」國王與國醫皆點頭稱善。

作詞人無罪獲釋,並得黃金百兩的消息一傳出,舉國歡騰。那歌謠一夕暴紅,傳唱歷久不衰,而國王的非常之舉,以德報怨,超越是非,賞罰倒置,竟達出神入化地步,不但交趾人引以為傲,連宋朝皇帝聞之,也嘖嘖稱奇,自嘆弗如。

有人說,這將錯就錯的本領,符合政治的現實,而以錯養錯,更是歷來春秋大夢的必經之路。其實國王是聰明人,這「屨校滅趾」或「削足適履」的作法,會鬧笑話的風險他不是沒料到。穿一雙寶鞋就能當貞觀聖王的事,只能拿去騙小孩,要誑他這隻老狐狸還早。

其實,國王之所以決定鬧這笑話是有很深的思慮:

第一、他要讓宋朝皇帝看輕他,以為他是一個急功近利,迷信神怪的庸君,而對他疏於防備。

第二、他的腳趾早有骨刺痛風病症,早已打算擇日找國醫開刀治療。

第三、這次與國醫約好,借題發揮,表面看似庸君許下大願,圖謀春秋大業,其實是他要略施小計,測試朝野風向。

這以錯養錯,計中有計,環環相扣,即使諸葛孔明再世,恐怕也自嘆不如。而作詞人的一捉一放,欲罰卻賞,媲美三國的捉放曹和苦肉計,之前有一個削足適履的荒唐事,之後來一個不倫不類的判決,這下子搞得朝臣不知所措,國人目瞪口呆、啼笑皆非。

這作詞人的口才雖好,但還沒好到可以把大王催眠,事實是國王太熟悉政治操作,他故意從一雙鞋子的錯誤開始,散播一個校正錯誤的訊息,這訊息中他暗藏計謀,表面上是要校正錯誤,骨子裡卻是散播錯誤,而在錯中有錯,是非不明的混亂中,方可居高臨下, 觀察臣民忠奸賢愚,以暗觀明,因錯懲奸。這個道理顛撲不破,連千年後「君王論」的作者馬基維利,也承認國王黎桓的削足適履是東方王術典範中的佼佼者。

國王黎桓的寶鞋之判,在朝野鬧得沸沸揚揚,歌功的一派,勸諫的一派,主戰的一派,偏安的一派,穿鞋的一派,赤腳的一派,每天在市場上貼海報、站台演講,辯得口沫橫飛;居然有好友酒敘一半,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甚至有夫妻行房一半,意見相左就以褻褲互丟。

禮部侍郎黃倫便把故事編成劇本,首映會盛況空前,萬人空巷,它的結局是國王黎桓把宋王朝打敗,一統天下,而它的主題曲當然是作詞人的歌謠。黃倫本以為這次馬屁拍對了,加官進爵水到渠成,未料數天後,他忽然被捕下獄,鬧得滿城風聲鶴唳。

王問眾臣:「黃倫編劇有功,反而下獄,所為何來,眾卿知否?

宰相說:「宋與我國訂有和平盟約,黃倫劇中卻以交趾滅宋為結局,有悖國策,所以有罪。」王點頭。

國醫說:「雖然黃倫挑撥兩國良好關係有罪,但其忠君愛國情操可貴,正當我們用人之際,請大王從輕發落。」臣子中有一半點頭,一半搖頭。

廷尉李桃說:「易經有云“噬臘肉,遇毒”一塊好吃的臘肉放太久了,有一部分腐壞,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沒有清楚的界線,這是我們斷獄的困境。刑罰目的在校正臣民的錯誤,可是自從大王的寶鞋之判後,是非已然不明,對錯已經混淆,黃倫是死忠的主戰派,這也是多數臣民的心聲,他既勇敢又有才華,是交趾國未來的棟樑,何況藝術無罪,民氣可用,請大王從輕發落。」點頭的人數變多,搖頭的只剩兩三個。

宰相有意見,發話說:「易經說:噬乾肉,得黃金。乾的肉耐久藏,不易壞,法律白紙黑字,不會自已變,黃倫以戲亂政,觸犯國策,罪證確鑿,錯就是錯,那有對錯混淆的問題?

王看眾臣辯得面紅耳赤,搖手制止宰相說下去,說:「什麼臘肉乾肉的,你們煩不煩啊!李廷尉說的沒錯,本王的寶鞋之判,因為隱含太多玄機,造成臣民的混淆,是可以理解的。本王與大宋訂有盟約也是事實,若不懲罰黃倫,豈不是先背信於大宋?罰黃倫革職,貶為兵部尚書,統領北方防務。」言畢,群臣嘩然,只有國王與國醫相視一笑

隔年夏天,交趾與宋開戰,大宋軍隊都是北方佬,不耐南方暑熱,仗還沒打就病倒一半,勝負已分。黃倫的軍隊輕輕鬆鬆就攻到長江邊,惟時已秋末,天氣轉涼,交趾軍不耐寒,足底都皸裂,又聞國王生病,於是班師回朝。

國王患的是耳病,耳內嗡嗡叫,暈眩不止,連站也站不住。黃倫上表呈報戰果,那戰利品滿山滿谷,俘虜迤邐而行,綿延三十里。

王甚喜,說:「愛卿辛苦,可惜這空前的勝利,卻換不回我的健康。」

黃倫說:「承大王福祉,克敵千里,一統南疆,如今海內承平,而俘虜之中,不乏宋人工匠,微臣請命率眾至吳哥窟造城蓋廟,一則替大王祈福延壽,二則令宋俘以工代獄,自行凋零,不費國糧,廟成之日,吾王春秋大業,可永世相傳。」王大喜:「准卿所奏,克日動身」。

這黃倫領著數十萬大軍與俘虜,浩浩蕩蕩向吳哥窟開拔,滿山遍野盡是行伍,三日方休。國醫對王說:「社稷之危,莫大乎軍權旁落,蓋大廟建陽陵次之,而黃倫此行,二者兼具,請大王收回成命,否則國祚將盡,吾其異首乎。」王曰:「國醫言重了,黃毛小子,立碑蓋廟,何須多慮」。

黃倫蓋廟建城,生聚教訓,三年有成,而宋俘之中,能人異士傾囊相助者眾,一座吳哥城,縱橫百里,良田千里,廟偉城高,工商繁盛,竟勝王城一籌。待國王黎桓發現事端徵兆,發兵討伐,為時已晚。征戰半年,兵敗,逃回王城,王與國醫抱頭痛哭。

王曰:「易經有云“何校滅耳”凶。無法校正自己的錯誤,就掩蓋天下人的耳朵,無法校正天下人的錯誤,就掩蓋自己的耳朵,不聽天下人的諫言,彷彿把天下人都關進大牢,這是多麼荒唐的刑罰!」

「一個聽不見天下人的聾子,卻穿著以聽諫聞世的明君唐太宗的寶鞋,這是多麼大的諷刺!我連自己的錯誤都校正不了,如何去校正天下人的錯誤。」說罷,拔劍刺死國醫,然後自刎。國王黎桓的一生,其興由「屨校滅趾」開始,其敗以「何校滅耳」終,繞著一個噬嗑卦演化,改錯之道,的確困難凶險。

有一天,黃倫的孫子問黃倫:「我們的祖先牌位上頭有一個噬嗑卦,祖父您說是我們的傳家之卦,是和校正錯誤有關,可是噬嗑是咬東西,咬東西和改錯怎麼連在一起?

黃倫回答:「改錯就像啃有骨的肉,因為軟硬分明,把軟肉啃完了,就剩下乾淨的骨頭,像得到一枝金箭一樣。所以心中是非分明,除惡存善,毫不苟且,你說像不像在啃有骨的肉?

故事看完,回溯當日視訊中,老師有放圖影片,火在上,雷在下,驕陽之下,響起雷聲,猶如晴天霹靂,相合併用,為聲威明察之象,故為噬嗑。

師說:也象徵著口中有物,使牙齒咬物但口不能合。口中之物會被咬斷,寓意是需要馬上決斷,立即行動,改正過去不好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會有衝突或爭執發生,也可能會出現暫時的混亂,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掃除陰霾。

課後心得,誠如老師所言「噬嗑:適合,合於天、合於人、合於大自然,合於禮法而不苟合。」、「在生命過程中,順境時要報恩,逆境時要感恩」。

最後,老師奉勸同學們習易要持之以恆「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