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00303_173250.jpg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這首詩歌講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常人說,知音難覓,知己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八哥朗誦完上述詩句後,開始講故事:俞伯牙(公元前387~299)楚國郢都人,在晉國任上大夫。晉侯想與楚國通好,就派俞伯牙訪問楚國。俞伯牙到楚國辦完公事,拜辭楚王,楚王贈給黄金彩緞、高車駟馬。

俞伯牙離開楚國已有12年,回程想走水路繞個大圈,飽覽楚國江山勝景。就假奏楚王說:「臣身患小恙,不能騎馬乘車,想坐船回去,以便醫療。」楚王答應所求,命水師撥一艘大船送俞伯牙回晉國。

俞伯牙乘著官船,不一日,到了漢陽江口,正值八月中秋,江面偶然風狂浪湧,大雨傾盆,官船不能前進,停靠山脚下。俟風平浪静,雲散月現時,俞伯牙來到船頭坐定,邊賞月、邊撫琴。忽然,俞伯牙發現有人在讚賞他的琴音,立刻叫人去找,當場找來了一個樵夫。

俞伯牙見他是個砍柴人,就笑著說:「山野樵夫,亦能聽琴?叫他走吧。」未料,那個樵夫高聲道:「大人錯矣!豈不知"門内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負山野中無聽琴之人,這夜静更深,荒山脚下也不該有彈琴之客了。」伯牙見他出言不凡,就問道:「既是聽琴,我剛才所彈何曲?」樵夫回答:「剛才大人所彈的是孔子嘆顏回,對否?」

伯牙一聽回答,非常高興地說:「先生果然是聽琴者。」就吩咐手下的人把那位先生請上船細談。 那樵夫上船後,脱下蓑衣摘下斗笠,解下板斧、放下柴擔,然後向伯牙作了個長揖道:「小人有禮了。」俞伯牙是晉國大臣,舉起手示意:「免禮吧!」叫書童搬個凳子放在下席讓他坐。

樵夫坐定後,俞伯牙問:「剛才岸上聽琴人就是你嗎?」樵夫回答:「正是!」伯牙又問:「如此,必知琴之出處。此琴何人所造?」樵夫回答:「此琴是伏羲氏所琢,是瑶池之樂,故名瑶琴。」伯牙聽了非常高興,想更進一步了解眼前這位樵夫。

於是,對他說:「有一次,孔子正在室内彈琴,他的學生顏回從外面進來,忽聽琴音中有殺氣,不免一驚,問明之後,始知適才有隻猫,正在捕捉一隻老鼠,孔子見了,情緒上受到些影響,在琴音中不知不覺就表現了出來。像顏回這樣,真可算得是知音了!假如本官彈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聞而知之否?」

樵夫道:「請大人試彈,草民盡心猜度,若未猜著,休要怪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樵夫讚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鼓志在流水,樵夫讚嘆:「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傳達心意,過去一直無人能懂,而眼前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伯牙未曾想到,在這江畔野嶺,竟能遇到知音。

伯牙趕忙放下瑶琴與樵夫施賓主之裡,並連聲道:「失敬,失敬!真是石中有美玉之藏,若衣貌取人,豈不誤了天下賢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躬身施禮回答:「草民姓鍾,名徽,字子期。」接著兩人喝完茶、又喝酒,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決定結拜為兄弟,伯牙年長為兄、子期為弟,並約好來年中秋復在此處相會。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第二年中秋夜晚,伯牙如期來到漢陽江口,走出船艙,皎潔的月亮高掛天空,卻不見子期來赴約,於是便鼓琴召喚這位知音,子夜時分,仍不見子期來。翌日,伯牙向附近村落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下落,老人遺憾地告訴他,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中秋相會時,好再聽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悲痛萬分,他來到子期的墳前,拜了幾拜,然後淒楚地鼓琴,彈起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伯牙站起身來,挑斷琴弦,長嘆一聲,接著把心愛的瑤琴砸向青石,摔個粉碎,悲痛道:「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留著彈給誰聽呢?」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伯牙和子期的友誼感動了後人,北宋時期,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作紀念。時至今日,人們也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八哥小結,俞伯牙和鍾子期,是歷史上一對千古傳頌的至交典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