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00530_091353.jpg

九弟在《論佛說道》聚會時,說的是民國風流人物李叔同。李叔同(1880/10/231942/10/13),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

老哥哥記得當時九弟表示要說的人物是弘一法師,但在未開言前先唱首大夥兒都熟悉的歌曲《秋柳》:「堤邊柳到秋天葉亂飄,葉落盡只剩得細枝條,想當日綠茵茵春光好,今日裡冷清清秋色老,風淒淒、雨淒淒,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勝悲!」這首歌是小學時代音樂課必教歌曲,當時八位弟兄都跟著唱和。

想當日綠茵茵春光好,是的,九條好漢在軍職時期各個英姿煥發,經歷國軍克難運動後的「勤儉建軍,勤儉建國」國策,又歷經「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年代,尤在金馬外島戌守前線,枕戈待旦,承受對岸共軍單打雙不打的砲擊威脅,締造台灣的安逸與經濟發展;如今眼前景已全非,政黨輪替後的台灣,經濟奇蹟已全然消失殆盡,更遑論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思此,九條好漢都很心痛。

《秋柳》唱畢,九弟略過大夥兒都皆知法師的生平簡介,直接說故事:〝五三慘案〞後,民19(1930),弘一法師自小雪峰至泉州承天寺與性願法師相聚。一天,寺裡來了一位省府參議廳的官員,他是受參議廳之託來請弘一法師出山參政,委以重任的。面對此事,弘一法師答道:「老僧一心向佛,不宜參與國事,何況國土破碎,日寇入侵。和尚乃以勸善為己任,靠一個老和尚有何作用,請居士不妨到別的廟裡看看」。

26年,七七事變後,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弘一法師在福建溫陵(泉州)潸然淚下對弟子說:「我們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弟子,於此之時,不能與國家共患難,為佛家張點體面,自揣不如一隻狗,狗尚能為主人守門,我等一無所用,而猶腼顏受食,能無愧於心嗎!」隨後,寫下「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呼籲僧人救國。從此節衣縮食,積攢財物,悉數寄往前線,奉諸衛國將士。

抗日期間,弘一法師身在廈門島,因戰略位置重要,日寇強攻,準備血洗。許多人都勸弘一法師遷往內地避亂,但法師默然辭謝。他寫信給遠在上海的夏丏尊說:「我決定住在廈門,在戰亂中,與寺院共存亡!如果我要離開廈門,除非廈門平靜,再往他處。」夏丏尊(1886年~1946/4/23),我國近代教育家;抗戰爆發,因年老多病留守上海,堅貞自愛,不為日寇做事;九條好漢都讀過夏丏尊文章《白馬湖之冬》,那是中學時代的國文課。

弘一法師在上海的許多朋友,仍然勸他離開廈門,弘一法師堅決地說:「如廈門失陷,我願以身殉。古語『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香』做個出家人,對生死當不容懷戀!」 同時,他給上海弟子郁智朗居士的信中,也附了靈峰藕益大師的詩文,以表心志,詩云:

日輪換作鏡,海水挹作盆。

照我忠義膽,浴我法臣魂。

九死心不愧,塵劫願猶存。

為檄虛空界,何人共此輪?

留在廈門的弘一法師,在居室門上貼了一張橫幅,題名「殉教堂」。最後,九弟引用朱自清(1898/11/221948/8/12)的評論說:弘一法師雖避世絕俗,卻無處不近人情,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那次聚會,老哥哥接著九弟的話語說:弘一法師有個弟子,有天早晨興沖沖跑來找他。法師問「何事高興?」弟子說:「我夢見佛祖啦!」弘一法師說:「佛祖從來不做夢!」老哥哥說,畢竟我們是凡人,必須如救國團主任李鍾桂博士所言「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