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00412_111328.jpg

吟唱蘇軾詩,佐酒東坡肉,乃人生一大樂事,更是九條好漢在竹林院落聚會時的最愛。老哥哥突然想到是該給弟兄們做道東坡肉的時候了,心中盤算回程時要到菜市場走一趟。

眾所皆知,蘇軾是位文學家,也是位美食家。蘇軾除自調的〝菜羹〞(一名東坡羹、又稱亂燉)馳名外,自創的〝東坡肉〞更是享譽華人世界,歷久不衰,永遠流傳,在台灣的餐館會做東坡肉的不少,但能做出夠道地的不多。

話從蘇軾的《食豬肉》詩說起,「黃州好豬肉,賤價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它,火侯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誦畢,似聞香氣,口涎欲滴。

東坡肉的由來,則是蘇軾出任杭州太守期間所發明,北宋哲宗元祐5年(1090),西湖淤塞,大雨成災,蘇軾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清淤,疏濬西湖,把挖起的淤泥堆築成「蘇堤」,西湖恢復蓄水功能,更發揮灌溉利益,且成為日後的名勝景點「蘇堤春曉」。

蘇軾造福桑梓,杭州百姓稱慶,聽說蘇太守喜愛吃紅燒肉,過年時,家家戶戶抬豬擔酒來向他拜年,並表示謝意。豬肉實在太多了已然堆成了山,肉不似酒可久置,越陳越香,而是很快就會腐敗,越放越臭,肉腐蟲生,就糟蹋了杭州百姓的美意,那怎麼辦呢?畢竟是大學士,智慧高人一等,想出一套兩全其美之法。

那就是,蘇軾把堆積如山的豬肉,吩咐家廚切成約二寸許的小方塊,引用家鄉四川眉山燉肘子的方法,配合《食豬肉》詩裡的程序,文火慢慢燜到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然後依照疏濬西湖的民工花名冊,連酒一起分送給數萬民工同享。

過程中發生一小插曲,家廚忙於切肉燒煮之際,把「連酒一起送」誤聽成「連酒一起燒」,結果無巧不成書,燒煮出來的紅燒肉,除了色澤紅亮,酥爛不碎,吃起來更是香糯而不膩口,且甜而不黏、濃而不鹹,帶有酒香,十分美味,食者皆讚不絕口,家家戶戶感恩戴德,於是稱之為〝東坡肉〞。

未料,東坡肉一下子就火紅起來,蔓延各省,因用料不高,加工不繁,粗中見細,化俗為雅,平凡中顯神奇,遂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道名菜。做法平易簡單,蘇軾說:「把鍋子洗得乾乾淨淨,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這時,老哥哥恨不得已回到家開始燒煮東坡肉。

不遑多讓的是,素食餐館亦仰慕東坡肉名氣,遂以冬瓜等為原料,再配以菜心,精心烹調後,即成美味可口,猛一看還真以為是猪肉。這種造型的菜,連出家人也都愛吃,更是現代健康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素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