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兵工保修廠實習階段,白天接觸的全是美軍戰損車輛,每輛車都是龐然大物,多是載重車與特種車,較之在兵校實習工廠所研習的二戰及韓戰時期的輪型車輛都大得多,用身寬體重形容之絕不為過,且引擎構造與駕駛操作要領亦迥然不同。

    全廠約有近百輛美軍越戰受損車輛,每輛經初步檢驗後概分待修與拆另,拆另乃無修復價值,其可用料件拆下供待修車使用,依檢驗規定凡主體受損即不堪再用,主體係指大樑民間習稱龍骨,龍骨變形該車只能報廢,另超過三個大總成受損者,不符修復成本效益,亦列拆另車。

    較驚悚的是,這些戰損車輛受損狀況不一,但由受損狀況可推斷當時戰況慘烈,載重車也許是運送兵力或載運物資途中突遭越共襲擊,特種車(救濟車亦稱吊車,區分雙節桿與三節桿)或許是搶救作業中遭到砲擊,在這些戰損車輛上,不乏遺留的有美軍食用的罐頭、可樂罐、菸蒂與揉成一團的空菸盒,亦有射擊後遺下的5.56公厘彈殼,但更多的是車輛上的血跡,雖已乾涸卻非常醒目。

    修車工場以每三人為一組,原則上每月每組修復量需有一部車,如提前完成可申請分配第二部車執行續修作業,如無法按月完成則須填報原因,檢討改進辦法,待修車受損程度不同,輕者可提前完成,重者須延長期限,完成修復車輛需送至噴漆間全車重新噴漆,尤引擎蓋上及駕駛室兩側邊門都有美軍的白色星號標誌,需噴上厚厚的草綠漆加以掩蓋,最後由工務管制室實施最終檢驗。

    其實,我比敘二期第二教授班在台北廠實習,修美軍戰損車輛時都是兩位資深師傅在作業,我們的工作大多是遞工具,師傅說拿幾分的工具,就要趕緊從工具箱取出遞過去,工具箱有一般性的工具及成套工具,如套筒、板手等,此類工具係英制,如:1吋板手、3/4板手、9/16套筒、1/2套筒等,師傅們都以〝幾分〞稱之,其過程就如同手術室裡的刷手護士遞醫療器械給開刀醫師,不能有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