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柯老師導覽《小溪貝塚》

513日,生態專家柯耀源老師帶領二十幾名社大學員登上高雄柴山,導覽「馬卡道族」的遺跡《小溪貝塚》。

來到柴山,老師說柴山是一座很神奇的山,地質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為主,是海底上升為陸地的證據,天然岩洞甚多,洞內各有各的風情,然此山從古至今,至少出現過11個名字。師說:

()、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在地圖上寫它是「Apen Berg」猴山之意。

()、世居於此的平埔族人稱呼Takau,與閩南語音〝打狗〞相似,故被稱〝打狗山〞。

()、明末海盜林道乾殺人搶劫,傳說所掠奪的財寶均埋藏在柴山,故又稱〝埋金山〞。

()、居住在山下的樵夫到山上砍柴,販賣維生,日久就叫它〝柴山〞。

()、日據時代,1923年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赴臺遊覽,台灣總督為皇太子祝壽,將柴山易名為〝壽山〞。

()、台灣光復後,民國57年為總統蔣中正祝壽,柴山又搖身一變成為〝萬壽山〞。其他尚有:峙山、鼓山、打鼓山、麒麟山、蛇山等山名。

是日,社大學員走進密林小徑,柯老師指著地上的土堆說,這是小溪貝殼塚,它沿著柴山上的小溪分布,是高雄地區最早的原住民馬卡道族人的垃圾堆,師說馬卡道族四、五百年前一直居住在柴山,後來受到漢人及倭寇的擾亂,全部遷徙,有的遷移到仁武烏材林、有的遷到〝阿猴(屏東)〞、有的更遠遷至台東卑南與花蓮富里,只留下現在所看到的「小溪貝塚」遺跡。

學員們依據老師的解說,仔細觀察了小溪貝塚,有:貝殼、陶器、陶環、石斧、石刀、獸骨和魚骨等,由於遺址是沿著舊有的溪流兩側被發現的,故名為〝小溪貝塚〞。遍布珊瑚礁石的小徑甚難行走,為防跌倒,每踏出一步小心翼翼,必須踩穩,須隨時注意腳下路況,突然間,走在前面的同學慘叫一聲,嚇到後面同學腳步停滯,殿後的同學想竄前去看個究竟,結果傳來的訊息是地上有一顆白森森的骷髏頭。

經過骷髏頭時,有幾位女性學員不敢正眼端視,有的學員是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較敏感的同學直覺推斷是否發生命案?較仔細的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七嘴八舌的猜測,等老師走近一瞧,鑑定是猴子的頭蓋骨,答案總算揭曉,可謂有驚無險,課前老師雖說過會有貝殼、獸骨,然眼前獸骨形狀與人類骷髏頭,相去無幾,初見的同學難免會有些驚恐。此外,沿路還看見兩隻山羌的頭蓋骨,老師當場機會教育分辨公、母。

山路確實難行,有同學半途而廢,自行下山;亦有同學耳朵敏銳,被動物發出的聲音吸引,逕自離隊以鏡頭去捕捉難得一見的倩影,供同學觀賞,一飽眼福;這使在下想到去年底由大雪山國家公園下山途中,居然三次看見國寶鳥~藍腹鷴,驚艷連連,何其有幸,迄今難忘。

有關馬卡道族,老師在上節課已有提及:「馬卡道族現今和台灣大多平埔族一樣,文化多已消失或被同化,但依然有馬卡道族的族人存在,高屏地區可找到些鄉鎮、村落仍有馬卡道族的祭典」。

據傳,在台東加走灣(長濱鄉舊名)忠勇部落,約有500名馬卡道族族人,近年來許多馬卡道族族人積極重振族群文化,並建置文物室,盼喚起族人的認同,期能尋求正名。

二、《山棕傳奇》之回憶

跋涉馬卡道族的「小溪貝塚」遺跡後,回到蜿蜒的木棧道,學員們繼續邁向目標~雅座,但一踏上木棧道就聞到空氣中瀰漫著花香,目擊處原來是棧道旁的山棕已開花。

五月正是山棕開化季節,橙黃色的花,長長一串沒有花柄,花分雌雄,近身處可嗅到花香,尤雌花開花時香味濃郁四溢,花香吸引蜜蜂、蝴蝶前來,蜜蜂採蜜授粉,而蝴蝶吸食花蜜是為了生存;要注意的是,夜間花香常會招引昆蟲及夜行性小動物與蛇類,山友夜遊時宜特別小心。記得老師說過:「山棕的雌花是台灣獼猴的口香糖,獼猴會將其塞滿整個頰囊咀嚼;而雄花是原住民的口香糖,是檳榔的替代品。」不知讀者是否嘗試過,其滋味如何?

山棕的用途多多,學員中年逾半百的同學必定都用過它,葉鞘纖維可製多種用品,最常見的有掃帚、毛刷、枕墊、床墊及雨天農夫下田耕作時所穿的簑衣與早年家庭自製濾水器不可或缺的濾網材料;此外,棕皮可製繩索、棕葉可作為建材用來搭蓋屋棚,具遮雨效果。

 凝視著山棕花,腦海浮現老師三年前在現場說過的傳奇故事:傳說很久以前,賽夏族人與小矮人族比鄰而居,彼此之間原本相安無事,偶而賽夏族人與小矮人會互相幫助,可是小矮人酒後太好色,常會用巫術迷惑、騷擾賽夏族女性,久而久之,造成賽夏族人强烈不滿,於是,決定報復這些小矮人。

山谷懸崖上有幾棵山枇杷樹,小矮人們喜歡爬上去嬉戲,賽夏族人將每棵都偷偷鋸了幾下,並加以掩飾,然後賽夏族人在山谷邊盛大舉行豐收祭,非常熱鬧,小矮人為能看得清楚些,都一一的爬上那些山枇杷樹,人數一多,每棵都難以負荷小矮人們的重量,結果樹幹應聲折斷,小矮人們摔落山谷。

有幾個幸運的小矮人抓住山棕的葉片,一時之間没摔下去,他們非常忿恨賽夏族人,於是小矮人對著山棕開始咀咒,山棕的葉子本來沒有裂開,形狀類似香蕉葉,小矮人每撕裂一次下一個詛咒,詛咒賽夏族人會被蛇咬、會得瘟疫、穀物會有蟲害等等。

小矮人邊撕邊咒,力氣將竭之際,想到以往的情份,怒氣逐漸平復,最後有三個咀咒沒下,所以山棕的葉子頂端有三片沒撕裂,就成為現在眾人所看到的樣子;賽夏族為感激小矮人族未趕盡殺絕,對他們尚留一條生路,之後,每年都舉行矮人祭來懷念這些小矮人,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回到村莊,恢復以往和睦相處的生活。

故事傳說百百種,任人穿鑿附會、加油添醋、橫生枝節,然柯老師的《山棕故事》內容生動,能引人入勝。

三、柴山雅座

雅座按字面上的意思是比較清靜幽雅的座位,通常指劇院、餐廳裡較精美而舒適的座位,而原意是酒肆、茶樓、飯館中比較舒適的小房間,也就是專供客人單獨使用的精緻房間。

一提到雅座,筆者首先聯想的是40年前的〝純喫茶〞,黑漆漆的廂房設有高背情人椅,名曰〝雅座〞,一屋設有多少雅座,端看廂房空間大小,雅座是專供情侶卿卿我我、耳鬢廝磨的場所,有情調且隱密性高,加上柔情蜜意的輕音樂在耳際盤旋更顯羅曼蒂克,以致情侶在雅座相處的時間,大多是無聲勝有聲。

是日,與社大同學要攻頂至海拔356公尺的雅座,卻絲毫沒有羅曼蒂克的感覺,在生態專家柯老師帶領下,由馬卡道族小溪貝塚遺跡一路前行,時而攀岩爬行、時而走在木棧道上,又時而鑽進峽谷或經由岩洞入出,一路汗流浹背,學員們所攜飲水多半已告用罄,致未抵達雅座前已有舉步艱難之勢,但看到同行的祖孫三代,祖輩已逾古稀之年、孫輩還是國小孩童,祖孫都健步如飛,一路嘻笑,毫無倦容,不覺精神為之一振,復加老師說雅座有奉茶,一句話鼓舞了同學的士氣,也激發了同學的毅力,不多時果然登頂,抵達雅座。

能登頂到雅座亭者,通常已是氣喘吁吁、揮汗如雨,大多數人都會在此擦汗、休息、喝茶補充水分,然後聊天觀賞海景,讓山頂涼風吹拂著汗透的肢體,霎時身心無比舒暢。同學們攻頂後,紛紛至雅座亭取用志工提供的免費熱茶與話梅,解渴同時補充流失的鹽分,雅座亭的熱茶所需用水及燒水用的瓦斯,都是善心人士從山下一桶一桶背上來的,非常辛苦,登山客應適量取用,避免浪費。尤逢假日人多時,還有專人奉茶,目睹志工的真情,無私的奉獻,實令人感動,然自己沒這種超級體能參與志工,只能說聲「我不認識您」,但「我謝謝您,感謝您的付出!」

俟同學們調息緩氣後,各自在雅座找空位坐下,在我們之前已有許多登山客在雅座落座悠閒賞景,而原來在地上走動的台灣獼猴,也因人數不斷增多而自行爬上雅座旁的大榕樹,端坐或趴在樹枝上虎視眈眈,伺機而動,一旦發現有塑膠袋無論裝甚麼東西,或背包露出牠熟悉的食物,牠們會毫不客氣地進行搶奪,如果不給,牠會對你齜牙裂嘴,露出一副凶相,甚至攻擊遊客。座位上有位媽媽拿糖果給小孩,小孩才剛接手就被猴子從後面竄出搶走,一溜煙的上了樹,或許是小孩習以為常,居然雙手一攤還笑了一笑,不驚不恐,定力十足。

同學們坐定後,柯老師開講,從一則報恩的故事衍生到路邊奉茶文化,師說:「早期的台灣鄉間人煙稀少、交通不便,荒郊的十字路口常見放有茶桶,茶桶蓋上有二、三個杯子,桶旁豎著一塊木牌或直接在茶桶寫著『奉茶』,這是為體恤路過者解渴需要,而設置的路邊茶,唯茶桶內的茶水會隨時間產生溫度變化,由熱轉溫變涼,若同一個路人湊巧一天經過三次,所喝到的是不同時段的茶味。」農業社會趕路人有杯茶解渴,實屬幸運,這種路邊的奉茶文化,它傳達了佈施者的體貼之情,只付出不求回報。

說著說著,老師沒忘記把「柴山雅座奉茶隊」的功績也概述一遍,同時將發起人洪木生先生的生平也略述一二,令人震撼的是,想參加「柴山雅座奉茶隊」必須背一百桶的水上山送到雅座,每桶20公斤,通過考驗方有資格加入志工行列,「柴山雅座奉茶隊」目前隊員有60餘人,每天都有隊員背水上山,終年不斷,迄今已持續26載

〝奉茶〞是一種善心,出發點是想奉獻一己之力,為社會盡點心意;再者〝奉茶〞亦是人饑己饑、人溺己溺,同理心的表現。在柴山受到奉茶精神的感召後,我想,同學們對人生都會有更深的領悟。

四、虎舌蘭之奇遇

什麼是虎舌蘭?讀者或許聽過,但不見得看過它的真面目。

看見虎尾蘭不稀奇,看見虎舌蘭才稀奇,我社大學員真是三生有幸,選修生態專家柯耀源老師的課,每回實施室外課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總有令人驚豔之物,使學員增長見聞,上週上柴山看見四片葉的幸運草(酢漿草),隔週再度上柴山看見稀有植物虎舌蘭。

遇見虎舌蘭非常不易,除非你是植物專家認識它,且眼力要超級的好,還須加上常人所無的運氣,才有機會看見它,否則就像見識淺薄的筆者,即使從它身邊經過,也不會發現它的存在。三年前在下就已選修柯老師的課,有一次上柴山時,老師就已發現虎舌蘭的植株,可惜的是它已被摧毀,仔細觀察現場應是人為破壞。實在令人心痛!

虎舌蘭對老師具有吸引力,能吸引老師的目光,上山途中體力好、腳程快的同學都已路過虎舌蘭隱身處,卻被眼尖的老師發現它那嬌小的身形隱藏在小樹旁,一聲呼叫,同學們趕緊回頭來觀賞它的嬌態,紛紛舉起手機、相機,將這難得一見的〝它〞,納入永恆的記憶體中;下山途中,我們是何其有幸,老師又發現另一株虎舌蘭,一日見兩株不是幸運是甚麼?若是自己去尋找,恐怕是一無所獲。

曾有植物愛好者說:所有的腐生植物都是妖孽。妖孽一詞在此是對奇特種類、少見種類的暱稱。所謂腐生植物,指的是自身没有葉綠素,不能像大多數植物那樣行光合作用,而是以分解有機物或已死的生物體攝取養分,以維持生長的一些特殊植物。

虎舌蘭屬腐生植物,但因腐敗物提供的養分少得可憐,所以此種植物長得細細小小的,花器也十分不起眼,這都是為了節約能量,而把主要能量用在繁殖上,加之缺少葉綠素,故沒有艷麗的色彩。

五、天雨天財洞探秘

 社大學員們對著柴山雅座奉茶志工一再道謝後,滿懷感恩的心魚貫下山,柯老師在前頭帶隊,帶領我們進入還不曾走過的秘境,頓時興奮之情油然而生。

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過兩個峽谷,先穿越較大的峽谷名為〝大一線天〞、後穿越較小的峽谷名為〝小一線天〞,之後來到遇水會發財的岩洞,這個洞名似乎在下課後就還給老師了,以致想不起來,再者,畢竟有些年紀了記憶力衰退,只好以手機向群組求援,訊息剛發出不久,即獲慈玲同學示下〝天雨天財洞〞,對慈玲同學的回覆,在下感恩,有慈玲真好,謝謝您!

 凝視照片,一則努力思索老師當日講述內容,二則回想對〝天雨天財洞〞的種種見聞。為何此洞會被冠名〝天雨天財〞?原來天雨洞又叫「天財洞」,因其洞中雨水或陽光直落匯集而有財富聚積的意象。又,洞穴頂部有巨大天井朝天,下雨雨水直落洞底,故名「天雨洞」。

柴山洞穴遍布,社大學員在柯老師帶領下,每回探洞在下是標竿,團隊中身材能與豬八戒媲美的就屬在下,身廣體胖,故凡柴山洞穴在下能鑽進者,其他同學則必無問題,然有些洞穴並非頭過身就過,柯老師有言在先,以在下的體型有些洞穴是無法穿越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談減肥絕難成功,會失去很多探洞機會,不無遺憾。

慶幸的是〝天雨天財洞〞尚能容納在下龐大的身材,使在下有機運能一探洞內奧秘,在頭燈、手電筒引導下,同學們一步一趨深入洞內,當抵達洞底時突然豁然開朗,映入眼簾的是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不禁發出讚嘆聲。眼前景觀,令人快速地想起好幾部電影畫面,如:「麥坎拉掏金記」的黃金山谷、「第六感生死戀」的那道光、「西遊記」齊天大聖孫悟空給師父三藏聖僧以金箍棒畫出的護身罩等等。有趣的是,有同學在光圈下擺出〝萬佛朝宗〞的姿勢、有同學戲謔〝滿天都是金條,要拿沒半條〞、有同學脫口呼出〝哇!宋七力〞。

〝天雨天財洞〞最大特色是,洞內空間寬廣且有個天井,是日,太陽直射天井透進的光線真美,美到極點,而洞內石灰岩經由雨水沖刷,使岩壁呈現各種奇形異狀的石頭,任君遐想,所謂「三分是現象,七分靠想像」有人說它像怒目圓睜的金剛,亦有人說它像慈眉善目的菩薩。

在柯老師的帶領下,每回探洞都令人回味無窮,洞內風情各有不同,有幾次鑽進隱密的洞穴,洞內別有洞天讓人流連忘返,欲留下當山頂洞人。

六、天雨天財洞之悟

在〝天雨天財洞〞裡,對於洞內岩壁呈現各種奇形異狀的石頭產生奇想,或許是「三分是現象,七分靠想像」所使然。

當抵達洞底突現萬丈光芒,非常耀眼,是禪修好場所,站在洞穴內的自然天井下觀看岩壁,那投射的影像,腦海頓時浮現長青學苑陳老師說過的故事「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對話」很有禪意,發人深省。

話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乃一代詞宗,文壇上的奇葩。他有一個相知甚篤的方外之交「佛印禪師」,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蘇東坡聽後滿臉得意。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你看起來像一坨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當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蘇東坡拈拈鬍子,神色黯然。

強將手下無弱兵,名師當然出高徒,佛印禪師已夠厲害,然他的徒弟亦很厲害,有一次蘇東坡去寺中拜訪佛印,佛印剛好不在。東坡問徒弟:「禿驢何往?」徒弟回答:「東坡吃草。」

爬出〝天雨天財洞〞悟出「一山還比一山高,強中自有強中手」。或許,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也偶爾笑笑別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