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與老伴前往「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觀賞台灣豫劇團演出的《巾幗‧華麗緣》,由落幕前的戲目與告白,得知此豫劇團原屬軍中藝工隊的一支,它的前身係「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後因國軍組織調整,國防政策轉型,軍中所有的藝工隊算是完成階段任務,遂逐一的退出舞台,多數走上解體命運,倖存的就轉至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或民間各地,對外開放,售票演出。

國軍藝工隊的主要任務,係執行各級部隊大型勞軍晚會與外離島、演訓部隊小型康樂巡迴演出及全民國防軍民聯歡專案演出等;未併編裁撤前,各軍種都設有藝工大隊(記憶中知曉的,有:陸軍~陸光、海軍~海光、空軍~藍天、警總~白雪、聯勤~飛駝、憲兵~憲光等),甚至軍團級也有藝工隊(例如:二軍團的龍吟),其目的不外乎薪傳忠孝節義事蹟,發揚中華文化傳統精神。

各軍種藝工大隊,其上級國防部設有藝工總隊,印象中,依稀記得藝工總隊長且自身擔綱者中,出名又出色的有兩人,時代較遠的是 洪濤 先生(領少將軍階銜),在中視「家有嬌妻」劇中飾演妙房東洪老伯,劇中男主角是已故名演員 金滔 先生、女主角是 張琍敏 小姐;較近的是 金超群 先生在中視「包青天」劇中飾演開封府尹包拯,此劇膾炙人口,一炮而紅,迄今仍在重播中。

說起藝工隊,不得不提孩童求學時代居住的大寮眷村,此區眷村最高峰時多達十餘個,由北往南數,有:影劇七村、商協新村、果協新村、貿商四村、民生新村、嘉興新村、宣武新村等,這些都是緊臨鳳林公路;沿水源路往山麓走,接近七么四高地,有:貿商八村、貿商九村、精忠四村、干城七村-----------等,成千上萬戶住家,彼時眷村仰賴的精神調劑就是軍中藝工隊。

民國50年代,每逢周六或周日大多會有藝工隊輪流到不同的眷村表演,名為慰勞,表演場地當然是露天廣場,其實就是各眷村集中垃圾之空地,場地無從講究,有些較小的村子,只好在兩排房屋中間走道將就著,慰勞項目最多的是放映電影、其次是輕音樂歌舞秀、再其次是變魔術與雜耍(僅偶而為之),但不論是什麼節目、什麼軍種的演出,眷村們都統稱名曰「康樂隊」。

其中,電影放映最為簡單,就在ㄇ字形鐵架上搭塊白幕,一架放映機即可執行作業,初期都還是竹架,然竹架經不起日曬雨淋,時間一久,竹架爆裂倒塌,後來由各眷村自治會籌款改建鐵架,才一勞永逸;電影題材很廣,從民3040年代的黑白片,到50年代的彩色片;從文藝愛情片到戰爭片、諜報片,主要就是宣揚「反共復國」信念,而孩童們最喜歡的是卡通片、美國西部片等。

歌舞方面,不是愛國歌曲就是藝術歌曲,偶而穿插幾首流行歌曲,即使流行歌曲也是最清純、最感性的,絕對沒有插科打諢、誨澀曖昧或使人意志消沉的歌曲,更不會有禁唱歌曲(如:苦酒滿杯);而編排的每支舞曲,幾乎都含有政治意味,談不上舞姿曼妙,再者,較大的眷村才有簡陋的水泥司令台,對舞者而言,狹小的空間,根本就難以施展,到眷村演出,猶似康樂隊的彩排。

那年代十多個眷村匯集一處,有時會遇上同一晚有三、四個眷村有康樂隊來演出,卻因眷村尚未裝設播音系統,無從得知那個眷村演的是什麼節目,孩童們只得把幾個眷村都跑一遍,然後選定自己喜歡的席地而坐,其實那懂觀賞,純湊熱鬧耳,例如:看到劇中好人陷入危險時,孩童們會不約而同的喊叫,要好人小心,甚至指出壞人的位置,想到那純樸的赤子之心,引發無限惆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