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盼到週三,這是鳳山長青學苑「詩詞欣賞班」的最愛,因可聆聽陳玉燕老師解析詩情詞意,又可享受陳老師的詩歌吟唱,陳老師上課對唐宋詩詞均使用國、台語雙聲帶教學,經過陳老師溫潤嗓音的傳送,每首詩的意境似乎浮現實景,使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恍惚進入時光隧道置身詩句中。

今天,陳老師解析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漁歌調》及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兩首詩,兩詩作者,「柳」在中唐,「李」在盛唐,李白之詩暫且擱下,茲對柳宗元《漁歌調》一表,因曾看過他人解詩意,其意境相差懸殊,惟經陳老師解析後,不得不佩服老師對詩詞的深入鑽研與心神領會。

漁歌調 (漁翁唐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然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迴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他人所解詩意:

其一

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煙銷雲散旭日初升,不見他的人影;

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

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

山岩頂上,只有無心白雲相互追逐。

其二

漁翁傍晚的時候在西面的巖石上休息,

早晨汲取清澈的江水,燃燒楚竹為薪。

雲煙散盡日出的時候,已不見他的蹤影,

只聽到他搖櫓的歌聲迴盪於青山綠水。

回頭看天邊好像水由中流而下,

岩石上無心的雲互相追逐著。

觀後較之 陳老師解析的確技高一籌,僅「傍」字言,原指黃昏,但此詩中應作“靠近”解,即「依山傍水」之意,非指傍晚,原詩首句「漁翁夜傍西岩宿」,“夜”字已指明是夜晚,既是夜晚,就非傍晚,夜晚、傍晚兩者時辰不同,故老師說:本句描寫漁翁夜晚靠近西山岩石住宿休息。

弔詭的是,由柳宗元的《漁翁》進而提到另一首名詩《江雪》,此詩屬五言絕句,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初中時代必讀詩選,上過中學者都背誦過,也通曉全篇詩意,毋庸贅述,但今天課堂上卻有驚人另解,是由班長 王聖權 先生所述,其概要:

名喚「萬徑」者,奉老翁之命尋找稀世珍禽「千山鳥」,眾裡尋它千百度,然千山鳥飛逝已成絕響,萬徑因未能尋獲,連帶人的蹤影也滅失了。老翁望子未歸,思念情切,此時氣候轉變,天已下雪,於是身披簑衣,頭戴斗笠,駕著一葉扁舟沿江覓踪,多日後,老翁受不住寒冷天候,終於獨身倒斃江雪中。

班長說,這是中共經各種類型的專家組成研究團考證新發現,並在1991年間於《文匯報》刊載,不過,詩文末句「獨釣寒江雪」,“釣”字,由出土碑文所示,乃是“倒”字。如此說法,可信度幾何?詩之原釋與新解,意境大不同,看過《文匯報》刊載者,或瞭解內情者,請提供詳細資料,以確認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