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參觀「大漢據點」,此據點是突出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一座岬角,不同於其它軍事據點,導遊說:「大漢據點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

    進入坑道前,導遊說:「本據點共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砲台,沿主坑道一路行走,岩壁另開闢有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進入坑道後,眾人走至90砲台,導遊指著坑道述說著史料:「民64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因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民65年3月29日竣工」。

    導遊接著說:「隨著兩岸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民95年整修完成。各位現站位置,每一處槍口、砲口均面向海洋,充滿肅殺氣息,體現國軍當年『緊扼海疆、大漢天威』之勢」。

    筆者邊聽導遊介紹,邊在腦海裡回憶,大漢據點編號42,隸屬西守備隊,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線上,與莒光島33、46等據點控鎖著鐵板及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據點主坑道建有4座砲台,設置3門90高砲、1門3吋艦砲,中間層有1挺A4式30機槍,最上層有一座4管50機槍,火力威猛強大,可對空防護射擊敵機,亦可對海面射擊敵船。

    筆者之所以印象深刻是,民74年間某次督導據點防衛武器保養狀況時,發現該據點90砲預備砲管置於坑道地上,任其受潮缺乏保養已有鏽蝕現象,當即告知據點指揮官速派人實施保養,當時該據點指揮官為謝金水少尉。

    目前未拆除的90砲,留置在原地用草綠油漆封死,成為標本,讓遊客親身體驗當年戰地氣氛,坑道內90砲預備砲管亦早已架高,可惜,如今已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呆呆 的頭像
    呆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老芋仔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