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召南·草蟲》《召南.野有死麕》

週二「詩詞欣賞」課,授課進度〈詩經‧國風〉中的《召南‧草蟲》、《召南‧野有死麕》兩篇,筆記第一篇《召南·草蟲》,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召南·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説

 

陟彼南山,言採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注釋

◎喓喓:蟲子的鳴叫聲。

◎趯趯:跳躍貌~昆蟲在跳躍。

◎阜螽:俗稱「蚱蜢」。草蟲與阜螽都是蝗類的昆蟲,同類異種。

◎忡忡:憂傷貌~憂傷的樣子。

◎亦:語助詞。原指人雙手張開成〝大〞字,一橫之下左右各有一點,這兩個點即為腋下,〝亦〞被假借,另造〝腋〞還字。

◎止:語助詞。

◎覯:看見、會面。

◎降:放下。此字在詩文中以漢語讀則未押韻,須以古漢語(河洛音)讀,降下的〝降〞,不是投降的〝降〞。

◎陟:登也。从𨸏从步~ 𨸏指山丘,〝步〞指左右腳各踏出一步(會意字)

◎南山:周南地區的山,或指山的南面(陽面)

◎言:語助詞。

◎蕨:野菜~過貓。

◎惙惙:憂慮、憂愁。

◎說:音義同「悅」,喜悅、高興。說、悅兩字皆指喜歡,其區別是:說~說出來;悅~放心裡。

◎薇:草本植物,俗稱「野豌豆」。

◎夷:平和、平靜。

老師指出每章的「既見」、「既覯」皆是幻想。這是寫妻子思念夫君的詩。此詩言簡意賅,紙短情長,構思巧妙,重章疊句,音韻和諧。全詩三章,每章七句。

第一章敍寫秋天時節獨守空房的妻子思念行役在外的夫君,只好去夢裏與丈夫相見、相會,聊以自慰。

第二章敍寫來年春天懷念的情景,去田野採摘蕨菜,仍然望不見心上人,只能夢裏相見相會,兩情相悦。

第三章敍寫夏天懷念的情景,説去採薇菜,又是空等一回,心中無限傷悲,只好進入夢境,才能平復無盡的思念之苦。

老師要同學們把韻腳畫出來,平聲韻以◎表示、仄聲韻以△表示。同學們跟著老師畫韻腳,首章一、二、四、七句(蟲、螽、忡、降)用韻;二、三章二、四、七(蕨、惙、說;薇、悲、夷)用韻。老師同時說各章第三句〝子〞與第五、六句〝止〞亦是韻腳。

 
詩經《召南·草蟲》《召南.野有死麕》

第二篇《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白話說:

一頭死獐在荒野,用白茅將它包好。有位少女正懷春,英俊的小伙子用牠來調情。

叢生小樹的林中,有隻死鹿曝野。用白茅捆綁起來,給純潔如玉的少女當獻禮。

小伙子動手動腳,少女嬌羞道:慢慢來,別慌張!不要撼動我的佩巾,以免惹得狗兒汪汪叫!

這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讚美了當時淳樸的愛情。

全詩分三章,前兩章以敍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繪男女之情,第三章全錄女子偷情時的言語,側面表現了男子的熱情動作和女子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

老師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如《鄭風》淫,孔子說:「惡鄭聲之亂雅樂也。」經孔子整理刪訂,去掉重複的,刪去不合禮義的詩歌,就只剩下311(之後,其中6篇有題目無內容,剩305)統稱〝詩三百〞。

《野有死麕》以鮮明直面謳歌愛情為主題,顯得極其可貴。後人鑒賞《野有死麕》應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民俗風情及文化背景才不失之偏頗。

附記

〈詩經〉是收錄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篇,當時社會正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禮教尚未形成,社會風氣較豪放,古代男女對性的態度不像後世般受禮教禁錮,所以男女表達愛情還是比較大膽,直接的。談情說愛、男歡女愛是人純真性情的流入,不能言其淫艷、不符禮義廉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