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社大走讀蘭嶼課程擇日精準,五月正是鐵炮百合盛開的季節,無論從庭院到野外或從海邊到山巔都能見到百合花的芳蹤,淡雅的清香伴隨著旅人的行程。

看到潔白的百合花首先聯想到的是魯凱族,曾參訪屏東霧台的魯凱族,記得導覽員說過,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在魯凱族的文化規範,女子配戴百合花象徵尊榮與神聖。配戴時機有四種,意義各異。

回顧當日,導覽員說起神話故事,他說:有一位巴冷公主為了守護族人,將自己嫁給了百步蛇王的化身,百合花便是在他們婚禮後出現於湖水旁的聖花。此後,百合花象徵女子的純潔,女子若婚前發生親密行為,就無資格配戴百合花,而地位崇高的頭目除可以配戴外,並對狩獵山豬達一定數量的勇士,才賜與配戴。

魯凱族族花,精確的說應是"台灣百合",而蘭嶼的百合是"鐵炮百合",屬於台灣的原生種。走讀生態植物課,鳳山社大的柯老師曾說過:蘭嶼的鐵炮百合,是百合科的草本植物,盛開的花朵,形狀像「嗩吶」,鄉下人以台語稱之為「古吹花」。

那麼,鐵炮百合與台灣百合要如何辨別?港社大黃老師指著現場的百合說:"鐵炮百合"枝葉短粗,花色全白,不耐低溫,平地就可見到,除可供作園藝觀賞用途,鱗莖也可供食用及藥用;而"台灣百合"花冠呈六角形喇叭狀,枝葉細長,單株只開兩朵或數朵,花朵鑲有紅邊,環境適應力強,耐低溫,海拔八百公尺以上才可見到。

蘭嶼的鐵炮百合雖無神話故事,卻有一段辛酸過程。在達悟族的傳統社會中,鐵炮百合的鱗莖曾是族人很重要的食材,加上常有外地人來收集鐵炮百合,因其鱗莖可做為藥材。之後,在地人大量開發土地,使鐵炮百合愈來愈少,幾乎絕跡。

幸好蘭嶼有一位牧師,為挽救逐漸消失的鐵炮百合,默默的進行復育工作,他利用蘭嶼居民的芋頭田,在四週的田埂上,大量種下鐵炮百合的鱗莖,因芋頭田有不停流動的水,在水份和陽光充足的條件下,鐵炮百合終於開花了,復育成功,恢復了蘭嶼的景觀。

之後,蘭嶼島上的生態復育工作,有達悟族人親自參與,不僅解決在地民眾就業問題,也帶動島上發展了生態旅遊,促進觀光收益。

我們港社大學員何其有幸,來到蘭嶼正逢鐵炮百合盛開,島上到處可看到白色的花朵迎風搖曳,高貴的氣質伴隨著我們的走讀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