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904143119.jpg

這是楚襄王質問宋玉,而宋玉用比喻的手法回答之,巧妙地迴避被放逐的命運。此篇被收錄於《昭明文選》,今日由陳玉燕老師娓娓道來,逐漸掀起中學時代讀過的記憶。

陳師說《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原稱《文選》,之所以又稱《昭明文選》,因是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後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

《對楚王問》有關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找到一些較完整的文獻資料,對宋玉(約公元前298~約公元前222年)的記載,彙整後僅供參考:

公元前298年,宋玉出生戰國後期之楚國。

公元前291年,宋玉隨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2年春,辭賦家景差(羋姓)爲楚襄王推薦宋玉,被襄王任文學侍臣,後爲大夫。做《高唐賦》、《大言賦》、《小言賦》,宋玉得雲夢之田(雲夢~楚國別都)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諷賦》或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風賦》?唐·李商隱《宋玉》詩:

何事荆台百萬家,惟教宋玉擅才華。

楚辭已不饒唐勒,風赋何曾讓景差。

落日渚宫供觀閣,開年雲夢送烟花。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后車。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對楚王問》。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釣賦》。

公元前2782月,楚大夫昭奇叛亂。宋玉與莊辛聯手平亂,宋玉爲議政大夫。

公元前278年春,宋玉寫《神女賦》。

公元前2784月,秦將白起引蠻河水,用長渠攻陷楚都。楚襄王遷都“陳”(今河南省淮陽縣)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繼位。公元前258年,宋玉勸考烈王聯趙。毛遂自薦,宋玉再爲議政大夫。

公元前253年,黃歇得寵,考烈王冷淡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滅魯,黃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職務,這年寫《九辯》。

公元前241年,楚遷都壽春。宋玉寫《招魂》。

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宋玉寫《笛賦》。

公元前222年,楚亡,宋玉卒。約享年76歲。

課文內容,老師唸一句,同學們跟著唸,原文是: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爲《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爲《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爲哉?」

唐玄宗開元年間處士李周翰注曰:「《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陽春》、《白雪》高曲名也。」由此可知,「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

巴渝民歌因曲調流暢、曲風明快活潑和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從而被人們廣為喜愛。大家所熟悉的《竹枝詞》就是在《下里》、《巴人》這樣的歌曲上衍變而來的。在唐《樂府》中以地名命名而將「竹枝」稱為「巴渝歌」。杜甫在夔州有詩說:「萬里巴渝曲,三年實飽聞」。

無論是「《下里》、《巴人》」還是《竹枝詞》他們最大的長處便是「通俗性」。它們雖然語言通俗但反映的內涵卻十分深刻。「《下里》、《巴人》」是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所以,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作品。

「《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所作,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後來傳入楚國,成為一種上流社會傳唱的高雅樂曲,因難度較高,現在泛指高深典雅的文藝作品。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雖然一個高雅清麗、一個活潑靈動,但都是表達真實感情的思之聲,因而得以豐富和發揚至今。

面對楚襄王不懷好意的責問,宋玉不卑不亢,他沒有直接為自己申辯,而是引譬設喻,說明了「曲高和寡」的道理,表明了自己卓爾不群、孤傲清高的情懷,亦反映出楚襄王宗室專權、朝政日非、讒言賢能的黑暗面。

歷史上的宋玉確實比較圓滑,他不像屈原那麼耿直,選擇了明哲保身,得以76歲高齡善終。由宋玉想到屈原,尤後天就是端午節,讀史者會更加欽佩屈原的偉大。

109/6/23

後記

今上午請教陳玉燕老師後,獲老師回覆:《古文觀止》沒寫宋玉生卒年;網路有,西元前

298-264、298-222,兩種。

109/6/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