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615_142457_vHDR_On.jpg

眾所周知,顏回是孔子門生中最得意的弟子,顏回雖未做過官,亦無驚天動地的事蹟,但其一生都在實踐孔子的儒家思想,可謂儒家思想最忠實的擁護者。

《論語》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後世尊他為「復聖」,稱「聖」是因他有「聖人之一體」,稱「復」是因他能做到「克己復禮為仁」的最高功夫。

顏回與父親顏路均是孔子門生,顏回字子淵,春秋魯人。敏而好學,智慧超群,終身不遷怒,不貳過。家甚貧,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孔子讚曰:「賢哉回也!」顏回實踐了「君子謀道不謀食」的真諦。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說:「回年29,髮盡白,蚤死。」《孔子家語》亦言「年29而髮白,32而死。」據史料記載,顏回比孔子小30歲,是孔子最欣賞、最疼愛的學生,顏回去世時孔子61歲,在孔子周遊列國的第六年。

後人探討,顏回何以英年早逝?答案極為簡單:「營養極度不良,身體過於虛弱。」問題出在「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有道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然顏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鐵打的身體也經不住長期的饑餓。俗話說:「飽漢不知餓漢饑」以致孔門弟子都忽略了顏回安貧樂道的背後。

顏回去世後,孔子很悲痛,哭道「天喪予,天喪予」。一向比較拘謹的孔聖人居然展現出童稚般的真性情。當弟子都勸老師不必過分悲傷時,孔子說:「我不為他悲傷,我還能為誰悲傷呢?」令人不解的是,當顏回的父親請求孔子把車賣掉充作顏回買棺槨費用時,卻遭到孔子的反對。

孔子說「我的兒子伯魚(孔鯉)死的時候,也就是用簡單的棺材盛殮的,沒有使用槨。我不能賣了車為他買槨,因為我以前做過大夫,依禮制出門是不能步行的。」然而當其他人請求厚葬顏回時,同樣遭到孔子的反對。

後來人們不聽孔子勸阻厚葬了顏回後,孔子反而於心不安,像自己犯了過錯一樣,在顏回的靈柩前懺悔著:「顏回呀!你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可是我卻不能像兒子一樣對待你。這不是我的意思啊!這是那些學生要這樣做的」。

複習至此,不禁要問,為什麼厚葬顏回,孔子反而覺得對不起他呢?這話要回到《論語‧公冶長》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所以,安貧樂道的顏回還會在乎自己死後葬的是棺還是槨嗎?

因此,孔子覺得這一切都違背了顏回的本意,或者讓顏回的人格蒙羞。似乎其他弟子包括顏回的父親,都不能理解顏回。而唯一能理解顏回的人,只有他的老師孔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