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1118_100209.jpg

楔子

春秋時的齊國原本屬於姜姓,後來成為田氏天下,史稱「田齊」,以與姜姓所擁有的「姜齊」區別。而這幾百年的曲折發展,竟在卜筮中早已經被清楚的預見!這段故事要從西元前近700年前的陳國說起。

姜齊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國其歷史可追溯到西周初年。當時周武王為酬謝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姜子牙於營丘(臨淄),國號〝齊〞,史稱「姜齊」。太公東去就國,近鄰的夷人萊侯率軍與太公爭奪營丘。太公至營丘後,因應當地風俗,修政簡化禮節,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

周封陳國

陳國係春秋時代的一個媯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擔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之子胡公滿。據胙土命氏(嫡長子繼承權)規定,賜命為陳氏,遂名陳滿,在位60年,薨於公元前986年,諡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與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

陳建都宛丘,轄地最大時達14座城邑。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0多年。陳亡後,逃亡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卜筮預言

陳國屬媯姓,陳國公子完(陳完)諡敬仲,因國內政爭而逃亡到齊國之後以「陳」改為田氏,因此又稱田完、田敬仲,他成為「田齊」的始祖。

陳完到齊國之後其後世逐漸在齊國崛起,陳國亡國之後,田氏反而在齊國壯大,逐漸主掌朝政,後來又滅了齊國姜姓政權,擁有齊國,這幾百年的發展,在陳完還在嬰兒時期就已被周史的卜筮所預言。

陳完剛出生時,他父親陳厲公(佗)遇到周史來見,於是請周史以《周易》筮了一卦,得到觀之否,也就是觀卦六四爻變。周史解釋說: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意思大概是説:他將替代陳國而擁有國家嗎?不會在陳國當上一國之君,而是在他國;也不會在他這一世,而是在其後世子孫。而且會是在陳國衰敗之後於姜姓之國(齊國)崛起。

陳完父親陳厲公為陳文公與蔡女所生的小兒子,當時勾結蔡人殺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鮑,也就是陳桓公,以及太子免,而奪得了王位,立為厲公。後來桓公的兒子林,利用厲公與蔡人之間的仇恨(厲公娶蔡女,蔡女又與蔡人有染),串通蔡人而殺了厲公,為父兄報仇並奪回了政權,是為莊公,陳完也因此而無法立為陳國太子,只為大夫。莊公死後立其弟杵臼為宣公,宣公即位後剷除異己,西元前672年殺太子禦寇,由於陳完和太子禦寇交好,怕被牽連,因此逃亡到齊國。

齊桓公欣賞陳完,特別是陳完非常知「禮」,並想要請他為國卿,陳完拒絕了,並說:「我只是個客居他鄉而得到厚愛與恩寵的臣子,不敢居於高位。」後來他接受了「工正」一職,主掌百工。齊國懿氏想把女兒嫁給陳完時為此而占卜,結果大吉,曰: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于姜。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這段話意思大概是說,這段婚姻有如鳳與凰之比翼高飛,和鳴之聲如此響亮,媯姓(陳完本姓)的後代將孕育在姜姓的土地上(齊國),五世之後會繁榮興盛,成為一國之卿,八世之後沒有人可以與他匹敵。

在陳國剛亡國時,田敬仲五世孫田桓子 (田無宇) 事齊莊公而逐漸得勢,在齊國更加壯大。田桓子兒子田釐子 (田乞) 事齊景公為大夫時「小斗進,大斗出」刻意讓百姓佔便宜,藉以收買人心。也就是《左傳》說的「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田氏宗族因此在齊國大得民心,當時晏子數次勸諫齊景公要有所防備,但齊景公不聽,晏子因此私下預言說:「齊國的政權最後會被田氏所拿去。」

西元前490年,齊景公因嫡子早逝,景公死後公子荼(寵妾鬻姒所生)被立為齊晏孺子,田乞聯合鮑牧等大夫殺死晏孺子,另立景公較年長的兒子~陽生為齊悼公,田乞則擔任齊國的宰相,實質把持了齊國的朝政。

田乞死後,他的兒子田成子 (田常、田恒) 繼位。田成子與監止共為簡公左右相,跟著其父親「小斗進,大斗出」政策,後來在政爭中殺了監止與簡公,另立簡公弟弟驁為平公,平公即位後田常為相。五年之後,齊國大權完全落入田常手中,田常也開始大開殺戒,剷除異己,最後其封地竟比平公還大。

爻辭應驗

到田乞的曾孫田太公 (田和)時,相齊宣公,宣公死後,子康公貸立。康公立十四年,由於淫於酒色,不聽朝政,田太公便將康公放逐並軟禁在海上,並自立為國君。三年,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請求要當諸侯。魏文侯派遣使者遊說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安王)答應之後,康公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西元前386年田氏正式取代姜姓在齊國的政權。

姜姓齊國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周顯王35年(前334年),齊侯田英齊正式稱王(史稱齊威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觀之否

觀卦發生四爻變,得到變卦天地否。《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綜觀現今社會,道德淪喪,有法難依,執法濫權。所有這些現象的背後無不與領導者自身的思想混亂有關,這就是俗話常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

小結

易經老師說過,與「觀之否」相對應的是「臨之泰」,社會要和諧通泰,必須加強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沒有監督,必然導致腐敗。權力令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令人絕對的腐化。觀之否告誡人們,價值觀是社會否泰轉化的根本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