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1126_100246.jpg

今上午〈文學欣賞課〉進度到民族英雄鄭成功書寫的碑帖文《世事洞明皆學問》

一年點檢魯論足,更向此中應有真,活潑道機魚躍水,淵源文字鳥鳴春;尾頭動徹學而習,體用通貫勿裏仁,二萬聖言無隱爾,讀來未解舊時身。

課目《世事洞明皆學問》的下一句是〝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兩句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裡的名句,名句中蘊藏著深厚的人生大道理,包含了對「道德學問」的透徹領悟,更蘊涵了對「世事人情」的接納、了解與包容。

陳玉燕老師是篤信佛教的忠實信徒,修行果位等級很高,在教室常以佛法說故事,無形中就傳播了善知識,老師曾指出學佛修行人,不是高高在上只會講些大道理,而是要深入眾生,了解民間疾苦,如此,唯有透過「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修為,才能孕育出真正的道德學問,而寫出感動世人的文章。

《人間福報》亦曾刊文開示:世事洞明裡自有學問,人情練達中亦大有文章。世事與人情正是人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要務,只有行走其間並真實感受冷暖,方有一番體會。

這體會多半來自人世間無可理喻、無以名狀的挫傷,它往往使你不得任性孤行、不得不向時勢低頭。俯首甘願的當下,便得以謙卑而自牧,於是自我縮小了,小到得以鑽進任何人們的眼裡、心裡,並且舒適自在,那麼所謂學問、所謂文章便自然存在了。

於是,當我們懂得縮小自己、並得以鑽進別人的眼裡心裡時,大致而言,已成功邁向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的階梯之前了。此外,它還需要沉潛的功夫,以克己、制己。訓練並馴服自己的情緒,同時學著照顧別人的感受。

然而,克己看似容易,其實最難對付的人正是自己。人們永遠有立場上的盲點,經常以自己的想法觀看他人,此時想起易經老師徐錦文講過的「觀卦」,觀察事物不應以童觀、窥觀,應「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簡言之,不要只關注眼前利益,而不顧道德風尚。

老師指出,當能以敬重的態度觀察和學習他人優點和長處,且時刻設身處地以別人的利益為優先,這就是「世事洞名、人情練達」的真正內涵。〝觀〞的最高境界~以物觀物。

下課前,老師講到〝八識田中〞,老師說: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造成一個業種子,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

哪八識?老師寫在黑板上。何謂〝阿賴耶識〞?師說:即一切善惡種子寄托的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