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096.JPG

生態學家說:馬祖列島位處距離中國大陸不遠的近海地區,原與大陸相連,大約在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全球氣溫暖化,海水面快速上升,形成馬祖列島。

馬祖列島包括;東引、西引、亮島、高登、大岴、小岴、北竿、南竿、西莒和東莒等大小島嶼,排列形狀猶如是上天灑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最大的島是南竿。馬祖列島距台灣最近者114海浬,但和大陸最近距離僅隔9250公尺。

東引原名東涌,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無以為名,遂名之“東涌島”。且因東引海域最深,船隻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涌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涌”來稱呼。民45年,因羅源縣政府撤銷,東湧島改屬連江縣管轄,並更名東引島。

東引島的地勢起伏甚大,從0公尺的海平面急速攀升,很快的到達海拔174公尺的恩愛山,所以東引沒有沙灘,恩愛山是東引最高點,其次是二重山海拔167公尺,再其次是世尾山海拔149.5公尺;西引島最高為蓮花園山海拔 138 公尺,其次為后澳山海拔 119 公尺。在海潮經年累月的侵蝕下,海岸線呈現了嶙峋奇岩的樣貌。

三哥說,東引島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季風影響甚為明顯,春季偶爾吹西南風;夏季受西南氣流影響,吹南南西風及西南風,潮濕悶熱;秋冬受東北季風影響,吹北北東風或東北風;入冬後,季風伴隨北方冷氣團南下,氣溫驟降,風勢強勁,寒冷刺骨。此點,七哥說非常有同感,在南竿冬夜睡覺,腳從未伸直睡過,因為腳被凍得伸不直。

話題回到「五一海戰」,三哥的革命軍人日記又翻了好幾頁,日記上是這樣寫的:民544月底,海軍巡邏艦東江號(PC-119 艦長何德崇少校)完成大修後,由澎湖馬公出港,以16節航速航向東引島,加入北區巡邏支隊(支隊長孫文全少將),換防同級砲艦資江號(PC-109 艦長汪洋少校)。

由於海流湍急,0430 2200東江艦的雷達發現兩個島嶼目標,隨後艦上人員也看到了南邊島上的燈塔燈光信號,東江艦值更人員誤判是白犬島的燈塔(實為東引島),把北邊島嶼當成了馬祖(實為對岸四霜島),因此繼續向北挺進,直奔台山列島而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