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0917_110109.jpg

IMG_20190920_094836.jpg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是老哥哥最敬仰的大學士蘇東坡所作《惠崇春江晚景》詩句,眾所周知,蘇東坡亦是有名的美食家。

詩句中的〝蔞蒿〞是一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45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它又名水蒿、柳蒿、泥蒿、水艾等。詩經、左傳、爾雅等書中即有記載,蔞蒿可凉拌或炒食,嫩莖及葉亦可醃漬醬菜。

〝蔞蒿〞就是蘆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氣味甘無毒,主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 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飢、久服輕身、耳聰目明、不老,去熱黃及心痛、治夏日暴水痢、治淋瀝疾、利膈開胃、殺河豚魚毒。」較早之前,宋朝人用蔞蒿、蘆葦的幼芽、大白菜與河豚合烹,據說是可以解河豚的劇毒。蘇東坡乃此品老饕,有「也值得一死」之說。

老哥哥說:蘇東坡生性豁達,即使在困頓的環境中,一頓菜羹,都能讓他的生花妙筆寫成「人間絕無此味」。紹聖4(1097)再貶瓊州(海南島)別駕期間,東坡先生用大頭菜、大蘿蔔和野薺菜,燉在一起,創製了一種菜羹,並寫出《菜羹賦》,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其作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大白菜、大頭菜、大蘿蔔、野薺菜),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碗,下菜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薑,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

這篇《菜羹賦》,體現了蘇東坡苦中作樂、自得其樂的精神。老哥哥說這菜羹,其實就是把缺鹽少醋的蘿蔔、大頭菜和薺菜煮成一鍋「亂燉」,再放上一些碎豆子,就成了少見的「美味」。菜羹做到了菜飯合一,簡便易食,蘇軾曾將它介紹給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歡迎。

回溯東坡先生當年豪氣的說:「有了這菜羹,什麼易牙的廚藝、傅說的功業統統都不放在眼裡了,什麼彭屍、灶王爺也都一邊玩去。老夫吃著這些菜羹,心平氣和,周身舒泰,忘卻煩惱,或非天竺酥酡,人間絕無此味」。

但實際情況是,此時的蘇東坡生活困頓,經常饑寒交迫,夜來飢腸如轉雷,旅愁非酒不可開。然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讓老哥哥對蘇大學士崇拜不已。

是啊!誠如蘇大學士所言: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附記:

一、易牙用烹調技術邀寵於齊桓公,傅說用和羹手段輔佐商王武丁治國建勳。

二、《菜羹賦》:嗟餘生之褊迫,如脫兔其何因。殷詩腸之轉雷,聊禦餓而食陳。無芻豢以適口,荷鄰蔬之見分。汲幽泉以操濯,搏露葉與瓊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適湯濛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覆陶甌之穹崇,罷攪觸之煩勤。屏醯醬之厚味,卻椒桂之芳辛。水耗初而釜治,火增壯而力均。滃嘈雜而廉清,信凈美而甘分。登盤盂而薦之,具七筴而晨飧。助生肥於玉池,與吾鼎其齊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說而筞勛。沮彭屍之爽惑,調竈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樂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忘口腹之為累,似不殺而成仁。竊比余於誰歟?葛天氏之遺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