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張志和今天銷假返回長青學苑向陳玉燕老師報到,同時還帶來同朝的劉禹錫、白居易、溫庭筠等三位極富盛名的大詩人,老師見之非常高興,同學們亦同感高興。

老師向課堂上的學生們首先介紹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師說:張志和(公元730~810)唐朝著名詩人,從小就聰明伶俐,3歲能識字、6歲做文章,深得唐玄宗賞識。尤在填詞方面貢獻很大,其作品《漁父詞》對整個填詞歷史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詩人從762年退出官場,歸隱田園後開始創作生涯,常垂釣於江上,自稱「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他的著作,書名即叫《玄真子》。而《漁歌子》是一首詞,通過描寫垂釣的場景,表達作者安逸的率性生活。

接著老師帶領學生品讀《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老師指出這闕詞很有意境,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並當場徵詢90高齡的劉梅初同學同意將詞意畫出。如此,下周上課時,同學們又可賞心悅目,一飽眼福。

更精彩的是,老師以兩位名教授所譜的曲清唱《漁歌子》,由老師玉嗓燕聲唱出,悅耳動聽,兩種曲調各有特色,都很優美,同學們報以熱烈掌聲,獲得滿堂彩的老師自評說:「其實,王更生教授所譜的曲,應更勝一籌。」說著,又再唱一遍,今天我們好有耳福。

《漁歌子》明寫漁父生活,實則表述詩人安逸的隱居生活。7729月,書法家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共作詞五首。

另四首:「釣台漁父褐爲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爲家西複東。江上雪,浦邊風,笑着荷衣不歎窮。」、「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楓葉落,荻火幹,醉宿漁舟不覺寒。」、「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這首《漁歌子》流傳迄今己經千餘年,不但歷代傳唱,而且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後人摹仿的極多。

附記

文獻紀載:這五首詞也很快的流傳到了日本,當時日本的嵯峨天皇,以及其他的皇室成員都有唱和之作,不但為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之門,日本還把這些《漁父詞》列於教科書中傳授,增添中日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