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81129_133832.jpg

由於介子推是出名的孝子,因此有人向晉文公獻計說,如果放火燒山,介子推為了保護母親,一定會跑出來的。晉文公便下令放火燒山,燒了三天三夜,卻未見介子推出現。

等火熄滅後,卻在滿山灰燼中,找到了介子推與母親抱著一棵大柳樹被活活燒死。(註:老師說〈史記〉對此事所載「柳」字,後人解讀為柳樹,似乎有誤,據師多年研究應指「柳杉」較為可信。惟學生查網文,有的乾脆改〝柳〞為〝槐〞,顯已偏離史實)

面對現場,晉文公傷心欲絕、懊悔不已,厚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每年在這一天都要禁止生火,要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此外,還砍下那棵未燒盡的樹頭,做成一雙木屐,晉文公每當穿著這雙木屐,就會想起那段在外流亡患難與共的往事,不由得感嘆:「悲乎?足下!」

這是學生我在這堂課最大的收穫,知曉〝足下〞的典故。師說:演變迄今,足下一詞,雖與腳有關,但詞意並不是將朋友踩在腳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懷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對朋友敬稱之意。

課後學生查多篇網文,其中有:翌年寒食節,晉文公到綿山祭介子推,先在山下寒食一日,次日才上山,發現那棵柳樹的根已長出新枝。晉文公便走上前去,折了一支柳條,編成一個圈戴在頭上,隨從臣子也紛紛仿效折柳插頭。於是,晉文公便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也因此定這一天為「清明節」。

之後,每年立春之後的寒食節,家家戶戶門前插柳,成為我國的民俗,用以紀念介子推,且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