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四川人會表現人定勝天,不向環境低頭的英雄氣概,尤其在戰場上殺敵,他們憑藉著在刺刀上打滾的精神,作戰特別勇猛。

史載:抗戰中傷亡的326萬國民革命軍將士中有64萬是川軍將士,其中民28年至34年間,全軍陣亡的85萬人中有26萬是川軍,尤其陣亡的12位上將,有3位是四川籍。據何應欽將軍所著《八年抗戰之經過》一書,載有川軍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20%

依當年附近店家指出,四川麵店老闆沉默寡言,從未聽他口出〝格老子〞之言,亦未聞有罵食客〝龜兒子〞之語。但傳聞他曾說:「當抗日戰爭爆發,只有投身軍旅,才能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才能保存民族氣節,真正讓一個軍人體現使命與榮譽,而〝打內戰〞是軍人最大的恥辱。」推斷店主應是作戰時曾掛彩,復加部隊退守台灣後,以老、病、傷、殘之因,遭到編遣退役。

話說民國38年,國民政府退守到台灣,首要工作是建軍備戰,伺機反攻大陸。民40年,為重整戰力,國軍實施「精兵制度」,先於是年41日辦理第一批「老弱殘障」官兵退除役;次年1022日,再公布「陸海空軍軍官在台期間假退役實施辦法」。43111日,蔣公指示行政院成立「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當時許多不願留營的士兵以傷殘理由從軍中退役,然退役者要自謀生路。

渠等半生戎馬,且多有負傷掛彩者,退役後雖解甲卻無田可歸,在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異鄉,千里飄零,要自謀生活,談何容易。再者,其中有些是在國共內戰時期,不是被抽丁而來,就是被抓來頂替開小差的逃兵(如:文書官養子的生父),他們對家鄉的雙親及家人連最後一聲〝再見〞都來不及說,就從此天人永隔。

殘酷的是,戰局逆轉,國軍軍事失利。連作夢也不曾想到會隨著部隊離鄉背井來到蕞爾小島,卻因老病傷殘退役,離開軍中頓失所依,游移在台灣社會各個角落討生活,支持他們存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等待反攻大陸,返回老家見爹娘,好與家人團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