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353.JPG

IMG_2354.JPG

IMG_2355.JPG

記得去年五月到屏東地區上室外課,當時柯老師曾解說「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紀念碑文史,順便講述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台灣所推行教育的場所~「國語傳習所」。

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給日本,日本佔領台灣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普及日語,隔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國語傳習所規則」,確定在全台各地教導日語的學習場所。所以,「國語傳習所」是日本同化台灣人的學校,亦成為後來公學校的前身,因當時台灣已屬日本領土,「國語傳習所」所指「國語」即日本語。

社大週六室外課「走讀高雄」南壽山,其中乙節來到「鼓山國小」,在壽管處出發前,柯老師就已先概略地講述該校的文史,當來到鼓山國小,不巧正逢傾盆大雨,受雨聲影響,對柯老師講授內容聽得有點模糊,好像說:「當時台灣總督府除設有小學校外,還設有公學校、蕃人公學校及蕃童教育所。」蕃人公學校及蕃童教育所,柯老師在講述「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的那塊紀念碑時,已有詳述。

柯老師說:「鼓山國小的前身在日據時代就是〝小學校〞,何謂〝小學校〞?小學校乃專供日籍學童所唸,科目與日本本土一般的尋常小學校完全相同;而台灣學童所讀的稱為〝公學校〞,兩者有何差別?簡言之,教材內容不同。〝公學校〞於1898年由『國語傳習所』換個名稱而已。1910年,台灣總督府修正小學校規則,將小學校視為義務教育,採取強制入學。至1919年、1922年又兩度修正小學校規則,重點為採取內地共學,小學校課程與公學校課程完全相同。」改弦易張之意,乃欲由高壓軟化為懷柔手段。

師續言:「1941年,台灣教育令再度修正,將小學校、公學校、蕃人公學校一律改稱國民學校,期能籠絡台灣民心。至此,以日籍兒童為施教對象的小學校學制不再施行。表面看似平等待遇,不過,在實務運作上,仍與當地公學校有所差別,直到1945年台灣光復後,小學校學制才因日據時代的結束而正式消失。」台灣光復後,在國民政府「以德報怨」號召下,蹂躪台灣50年的日本人安然離台返日,何其有幸!

光復後的高雄州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改為現今高雄市鼓山區鼓山國民小學,它就在我們眼前。師言畢,插了一段童年往事,師說:「上個星期日『走讀高雄』來到鹽埕區,我說過小時候會從住家步行兩個鐘頭到大新百貨公司遊玩,為什麼?當然除了到大新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到鼓山國小看動物,當時鼓山國小有一小型動物園,有:老虎、孔雀、猴子--------等。」放學後,學員我猛然想起在中山大學內的蔣公行館,未建中山大學前行館附近亦有一小型動物園,內有老師所說的動物,不知是否由鼓山國小移來?

由登山街60巷往回走,路過鼓山國小時看著正在整建的運動場,回味柯老師所言:「有鐵捕之稱的洪一中、兄弟象隊教練林易增、棒球國手李居明,都是鼓山國小少棒隊培養出來的菁英。」回首再望鼓山國小,祝福該校人才輩出,發揚校譽,為國爭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