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月13日),生態專家柯耀源老師帶領二十幾名社大學員登上高雄柴山,導覽「馬卡道族」的遺跡《小溪貝塚》。
來到柴山,老師說柴山是一座很神奇的山,地質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為主,是海底上升為陸地的證據,天然岩洞甚多,洞內各有各的風情,然此山從古至今,至少出現過11個名字。師說:
一、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在地圖上寫它是「Apen Berg」猴山之意。
二、世居於此的平埔族人稱呼Takau,與閩南語音〝打狗〞相似,故被稱〝打狗山〞。
三、明末海賊林道乾殺人搶劫,傳說所掠奪的財寶均埋藏在柴山,故又稱〝埋金山〞。
四、居住在山下的樵夫到山上砍柴維生,日久就叫它〝柴山〞。
五、日據時代,1923年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赴臺遊覽,台灣總督為皇太子祝壽,將柴山易名為〝壽山〞。
五、台灣光復後,民國57年為總統蔣中正祝壽,柴山又搖身一變成為〝萬壽山〞。
其他有:峙山、鼓山、打鼓山、麒麟山、高砂、蛇山等山名。
是日,社大學員走進密林小徑,柯老師指著地上的土堆說,這是小溪貝殼塚,它沿著柴山上的小溪分布,是高雄地區最早的原住民馬卡道族人的垃圾堆,師說馬卡道族四、五百年前一直居住在柴山,後來受到漢人及倭寇的擾亂,全部遷徙,有的遷移到仁武烏材林、有的遷到〝阿猴(屏東)〞、有的更遠遷至台東卑南與花蓮富里,只留下現在所看到的「小溪貝塚」遺跡。
學員們依據老師的解說,仔細觀察了小溪貝塚,有:貝殼、陶器、陶環、石斧、石刀、獸骨和魚骨等,由於遺址是沿著舊有的溪流兩側被發現的,故名為〝小溪貝塚〞。遍布珊瑚礁石的小徑甚難行走,為防跌倒,每踏出一步小心翼翼,必須踩穩,須隨時注意腳下路況,突然間,走在前面的同學慘叫一聲,嚇到後面同學腳步停滯,殿後的同學想竄前去看個究竟,結果傳來的訊息是地上有一顆白森森的骷髏頭。
經過骷髏頭時,有幾位女性學員不敢正眼端視,有的學員是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較敏感的同學直覺推斷是否發生命案?較仔細的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七嘴八舌的猜測,等老師走近一瞧,鑑定是猴子的頭蓋骨,答案總算揭曉,可謂有驚無險,課前老師雖說過會有貝殼、獸骨,然眼前獸骨形狀與人類骷髏頭,相去無幾,初見的同學難免會有些驚恐。此外,沿路還看見兩隻山羌的頭蓋骨,老師當場機會教育分辨公、母。
山路確實難行,有同學半途而廢,自行下山;亦有同學耳朵敏銳,被動物發出的聲音吸引,逕自離隊以鏡頭去捕捉難得一見的倩影,供同學觀賞,一飽眼福;這使筆者想到去年底由大雪山國家公園下山途中,居然三次看見國寶鳥~藍腹鷴,驚艷連連,何其有幸,迄今記憶猶新。
有關馬卡道族,老師在上節課已有提及:「馬卡道族現今和台灣大多平埔族一樣,文化多已消失或被同化,但依然有馬卡道族的族人存在,高雄、屏東地區可找到些鄉鎮、村落仍有馬卡道族的祭典」。
據傳,在台東加走灣(長濱鄉舊名)忠勇部落,約有500名馬卡道族族人,近年來許多馬卡道族族人積極重振族群文化,並建置文物室,盼喚起族人的認同,期能尋求正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