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679.JPG

510日入伍紀念日,49年前同學來自四面八方聚集於「陸軍第二士官學校」接受軍人基礎訓練,為期12週的入伍教育,在鳳山炙熱的艷陽下,火爐般的場地,光與熱的訓練及鐵一般的紀律,把我們一群從初中應屆畢業的文弱書生,磨練成頂天立地的鐵漢,成為日後保國衛民的革命軍人。

入伍教育結訓後,數以千計的革命軍人進行分科教育,其中208人來到剛由台北遷校至中壢山仔頂的「陸軍兵工學校」,彼時兵校建設工程尚未完工,我們比敘班二期同學及一期學長就在邊建設邊受訓情況中修業習技,且與時間賽跑,兩年要完成三年的高工課程,沒有寒暑假,只有學期結束後為期一週的休業假。

同學208人區分為五個區隊,前三個區隊修習汽車修護,後兩個區隊修習機工,同窗兩載,畢業時199人,除各區隊有一名優秀同學留校擔任助教及畢業成績名列前茅者直接撥陸軍供應司令部任職外,餘均被分發各級部隊就職,所到之處甚廣,遍佈台灣全島及金馬外島,因當年厲行保密防諜政策,以致學校不僅不為我們製作同學錄,還警告同學們不得自行製作,否則一經查獲,後果嚴重。

因無同學錄,同學間無法取得聯繫,加之部隊任務繁忙,且部隊時有輪調及移防,時日一久,除在同一單位的同學外,對其他同學去向則漸無所悉,此次同學們能相聚餐敘,全賴中部陳嘉善、吳瑞登、陳清曄、周哲寬等同學的熱情與熱心,發動群組尋找失聯的同學,甚至登門拜訪,因所獲地址多屬舊居,多年來早已物換星移,故多半是撲了個空,亦有早已移民他國多年,但皇天不負苦心人,總算聯絡上好幾位,得到餐敘消息的同學不但出席參加,甚至偕同賢內助一起參加,使餐會更加熱絡,更有凝聚力。

此次出席參加中部同學會的夫妻檔有:李紅煜伉儷、胡象年伉儷、陳文建伉儷、陳嘉善伉儷、許哲慧伉儷、姜台清伉儷、鄭忠義伉儷、謝獻璋伉儷及楊貴雄準伉儷等;隻身前往者有:周哲寬、陳清曄、吳瑞登、林德台、趙新華、賴錦琪、洪圭展、江桂森、賈聖樵、陳炳村、詹柏林及詹俊良同學等。

兵校畢業後,同學再次相見的第一個動作是在腦海裡搜尋47年前眼前同學的影像,畢業一別相隔近半個世紀,當年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的熱血青年,如今都已是年華逝去的暮年老漢,年逾花甲的我們始終不變的是,對國家的熱忱、對這塊土地的熱愛,以及同學間的情誼,尤適逢入伍49周年紀念日,與會的同學可謂千里來相會,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日相聚,亦是再續同學緣。

席間話題不斷,高潮迭起,笑聲不絕於耳,47年前的同窗往事逐一浮現,早已塵封的記憶由此刻開啟,相互交談在校時的種種,有哪位同學長的最帥、哪位同學功課最好,哪位同學最愛打架、哪位同學被隊職官罰得最慘,談著談著,不知不覺話題轉向偷看學校周邊紡織廠女作業員洗澡的趣事,大家哄堂大笑,這是同學間共有的秘密。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歡樂總是短暫的,無論如何,再次感謝中部同學的精心籌畫,始有歡樂的餐敘,重拾兵校授業時的回憶,同時感謝趙新華同學提供金門高粱酒應景,使同學情誼更加濃烈,最後要感謝的是周哲寬同學,細心到備有康乃馨花束,發給出席的同學每人一束,同時由偕伴參加的同學當場獻給賢內助,我們齊聲祝福:「嫂夫人們〝母親節快樂!〞」餐敘在我們同唱生日快樂歌聲中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