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過民國60年代中前期政府對國軍的昭示「勤儉建軍」、「勤儉建國」,也走過60年代中後期政府對國軍的要求「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在那個年代國軍配合國家建設,薪資依然微薄,且從未聽聞有「年終獎金」、「考績獎金」兩科目,亦無「慰勞假」之詞,軍中所推行的是貫徹「行政十大革新」。

    大時代總有些小人物的故事,雖非可歌可泣,卻也不能就此埋沒,下面所述就是發生在民國60年代中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因年代久遠文中副營長真實姓名已不記得,就以老哥哥稱呼之。

 

第一章  九條好漢相聚一堂

    夕陽西下,哥兒幾個聚集竹林院落,雖非賢達之士,卻也堪稱雅士,這裡雖無高山峻嶺,亦無清澈湍急的溪流,卻有著茂密的樹林與修長的竹子,隱身曠野,遠離塵囂,恍如世外桃源。

    哥兒幾個一面飲酒一面歡唱,暢快淋漓地抒發幽雅的情懷,既無需紅妝陪唱,亦無需粉味陪酒,各人隨意清唱,或以卡拉OK伴唱,清唱也好,伴唱也罷,即使五音不全,亦無人會吹毛求疵,酒量雖不及詩仙、詩聖,卻也能肆意酣暢,自不在話下。

    此刻,所追求的是生活規範以外的隨性與快意,可謂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雖無蘭亭之盛,卻有著竹林七賢的情懷,對酒當歌,若說仍有所憾,那就是在場的哥兒門沒人會彈嵇康的「廣陵散」,以助雅興,但當大夥兒都醉成劉伶時,誰也不在乎鑽進了誰的褲襠裡,劉伶說:「我把天地當作房屋,房屋當作褲子,你們為什麼要鑽進我的褲襠裏來呢?」是啊!青天為帳,大地為床,誰曰不宜?哥兒們歷經歲月的滄桑後,對人生的感悟是,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觥籌交錯,席間院落主人,也就是這夥年已花甲中的大哥,端起酒杯吟道:「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好句!但大夥兒不是聖賢,所以不會寂寞。

    至於名,大夥兒早已看淡,人生的戰場已然打過美好的一仗,不再為名利所束縛,此刻要的是「但願長醉不願醒」,針對大哥的話,眾人舉杯對曰:「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對月。」話音一落,眾人一仰而盡,暢快淋漓。

    院落主人是大夥兒的領頭羊,身為大哥說:「我們喝酒除了喝〝酒〞的味道外,其實,更多時候喝出的是〝歷史和回憶〞」。

    大哥環視眾人後,又說:「但今晚咱哥兒們不談歷史典故,也不提好漢當年勇的回顧,來點文學氣息的吟唱,就算附庸風雅罷,以助酒興,每人先吟詩,再唱歌,惟詩句與歌詞中須有夕陽、黃昏或晚霞的景色,詩歌完成後,大夥兒舉杯同乾,一祝過關、二表嘉勉。」眾人稱善,鼓掌通過。

    大哥並未說,吟不出詩句,或唱詞中無指定景色時之罰則。其實大夥兒都是老手,這種遊戲方式已施行多次,再者,大夥兒都胸有成竹,再不濟也有時下最先進的傳媒,可從手機上尋找詩句、歌曲,任何問題皆可迎刃而解。

    既然是大哥起的頭,理所當然擔任首唱,然後按年齡排序,一一吟唱,只見大哥看了一眼竹林外的天空,尋思道:「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此詩句眾人皆熟悉,乃唐代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

    吟畢,接著唱:「黃昏裡漁舟點點,夕陽下縷縷輕煙,一陣陣晚風飄寒意,撩起我相思千萬千。愛像那大海起波浪,也像那雲煙易消散,點點情愁都為了你,願你能常記在心田。」詩句黃昏結尾,歌曲黃昏起頭,黃昏接黃昏,大哥不愧有真材實料,接的真好,一陣歡呼,乾杯之聲不絕於耳。

    輪到二哥時,他稍微清了一下嗓子,然後很有規律的吟道:「東風漸急夕陽斜,一樹夭桃數日花。爲惜紅芳今夜裡,不知和月落誰家。」大夥兒聽出來了,是唐代來鵠的《惜花》。

    接著按下遙控器開關,唱的是:「又是黃昏夕陽西沈,在我心裡出現一個人,你的美麗你的天真,就像晚霞舖滿我的心,到如今我度過多少黃昏,多少次夕陽西沈,就為了等候初戀的人,忽然聽見你的聲音,向我這裡飛奔!」眾人端著酒杯向二哥飛奔,又是一陣歡呼,乾杯之聲再度揚起。

    乾杯後,弟兄中有人起鬨要二哥講講當年初戀人的情史,但大哥說〝不宜〞,因先前已明定不提好漢當年勇。

    二哥好感動,雙手抱拳向大哥作揖,感謝大哥解圍,轉身向眾弟兄示意稍安勿躁,有機會定向各位報告情史。

    二哥一落座,三哥起身中規中矩地向眾人行個舉手禮,禮畢後,看著手機朗誦:「春流急不淺,歸枻去何遲。愁客葉舟里,夕陽花水時。雲晴開螮蝀,棹發起鸕鶿。莫道東山遠,衡門在夢思。」誦畢,大哥代為解答說是唐代岑參年輕時,往返於京洛間所作。

    三哥誦畢,滑動手機,找到要唱的歌曲,隨著手機響起的音樂,唱著:「夕陽一霎時間又向西,留下了晚霞更豔麗,晚風輕輕吹送到長堤,帶來了一陣清涼意。海面上也吹起綠漣漪,和天邊晚霞鬥豔麗,我們緩緩走向圖畫裡,讓晚霞照影在大地。」意境很美,大夥兒似乎都陶醉在畫中,若非三哥自喊乾杯,眾人已渾然忘我。

    四哥將酒杯續滿,然後放下手中酒杯,捧起平板手機對著螢幕學古代私塾搖頭晃腦朗誦:「村晚驚風度,庭幽過雨沾。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書亂誰能帙,懷幹可自添。時聞有餘論,未怪老夫潛。」這是唐代詩聖杜甫的《晚晴》三首之一。

    誦畢,四哥滑動平板手機,找出伴唱曲:「夕陽已染紅了大地,我正在回家的路上,我趕著路路在追我,修長的身影伴著我,燦爛的彩霞在微笑,溫暖我寂寞的心窩,只見那背後的景物,一一似向我道再見,當夕陽西下的時候,留下了一片片紅霞,讓眼波交織的光芒,伴我腳步聲回到可愛的家。」節奏很輕快,眾人拍著桌面伴奏,當然又是杯底朝天,不在話下。

    五哥似乎早已準備妥當,一輪到自己即起身先向大哥行禮,再向眾弟兄行禮,然後吟道:「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雲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吟的不是唐詩,是宋詞─宋代晏幾道《鷓鴣天》。

    然後開啟卡拉OK背景音樂,唱:「我問過海上的雲,也問過天邊晚霞;何處是大海的邊緣?哪裡是天之涯?我盼望楓葉再紅,更等著初開的花;多少次風裡雨裡,總還是惦記著他。既然曾許下了諾言,沒實現怎能就作罷?愛要珍惜,愛更要執著,才知道是真是假。寄語浮雲晚霞,告訴她心裡的話;縱然是海角天涯,我永遠等待著她。」曲音一落,大夥兒早已舉杯等待著他,於是脖子一仰,又是一杯。

    眾人一向很推崇老五,都說他像武當七俠中的張五俠,神氣清朗,彬彬有禮,謙和中又帶有激情,如火般的風發意氣,尤善於書法,其筆勢就像張五俠的外號「鐵劃銀鉤」。

    六哥原準備的詩句,已被前面的哥哥用過,故在五哥開唱時,尋求四哥協助,找出一首:「初霽獨登賞,西樓多遠風。横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高樹下山鳥,平蕪飛草蟲。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是唐代許渾的《秋霽寄遠》。

    朗誦後,唱的是:「夕陽西沉,又近黃昏近黃昏,我在想一個人,想念伊人,我在黃昏,暮色蒼茫,夕陽已西沉,問夕陽心上人,我在何處去找尋,夕陽無語近黃昏,我的愛人何處找尋,夕陽西沉,又近黃昏近黃昏,我在想一個人,想念伊人,我在黃昏,暮色蒼茫,夕陽已西沉。」唱畢,端起酒杯言道:「我有作弊之嫌,自罰一杯!」一仰而盡,大夥兒也端起酒杯,陪罰一杯。

    輪到七哥,他平常就愛品讀經典,對吟詩填詞頗感興趣,此刻他吟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登閶門閑望》:「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雲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

    蘇州閶門內外,一向被稱為〝富貴溫柔之鄉〞。詩人白居易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到此任刺史,登上西大門(閶門)門樓環顧,繁榮景象盡收眼底,寫下《登閶門閑望》。蘇州城已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古城,之所以選讀此詩,老七祖籍是江蘇。

    品讀經典之後,開唱:「是你在是你在等著我,還是我還是我等著你,好像是我倆心裡有默契,相見黃昏裡,有一個愛的奇蹟,出現在此時此地,我倆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踩在夕陽裡。」此際,霞光彩繪著天空,大夥兒默契十足,杯杯見底。

    輪到八哥時,他先把詩朗誦一遍,再把同首詩唱一遍,這是在座都很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裡的卷首詞,出自明代楊慎之手《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老八嗓音渾厚低沉,引起眾人的共鳴,均不約而同地齊唱這首《三國演義》卷首詞。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夥兒都是性情中人,唱著唱著,唱出許多感概,大家都是被浪花淘盡的無名英雄,今夜一壺濁酒喜相逢,當年的豪情壯志都付笑談中。

    最後輪到九弟,他本欲朗誦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惟這個夕陽西下的場景,恐有煞今夜聚會。

    考量後覺得不宜,擬改唐代李商隱的《白雲夫舊居》:「平生誤識白雲夫,再到仙檐憶酒壚。牆外萬株人絕迹,夕陽惟照欲棲烏。」對詩句意境過於感傷,仍感不妥,重新思索,終於在腦海中翻湧出一首較滿意的詩句,是唐代韓偓的《夕陽》:「花前灑淚臨寒食,醉里回頭問夕陽。不管相思人老盡,朝朝容易下西牆。」是啊!人生有多少不甘的心事,還是帶著醉意去追問夕陽罷!

    接著,索性將卡拉OK點好的歌曲《愛在夕陽下》「夕陽底,晚風裡,我和你並肩在一起。夕陽就像你,浪花就像我。在這個愛的世界,有我就有你,青春的時光要珍惜。別像那浪濤一波波,隨江水東流走。」一併更換,重新輸入歌曲編碼。

    卡拉OK樂聲揚起,他唱著:「輕風吹來飄飄我衣裳,臨流垂釣夕陽在天邊,彩霞絢爛四野炊煙起,牧歸的牛兒走過楊柳岸,啊……  啊……  我歌我唱樂陶然,釣得晚霞滿漁船。」場景真清純,既無纏綿的情,也無眷戀的愛,更無傷情的景,眾人喝采,又乾一杯。

    詩是個人吟,歌是眾人和,成了大合唱。在吟唱過程中,陣陣晚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響聲,竹子發出嘎嘎音律,宛如交響樂在現場演奏,好不熱鬧,哥兒們吟唱一輪後,已過二更天。

    夜已深沉,散席前大夥兒合唱:「朋友們,大家看!太陽已下山,遼闊的天空中星光多燦爛,今日事不拖延已經都做完,明日事準備好心中沒掛念,微風涼、月光淡,夜色真好看,大家來圍成圈歡樂在今晚!」一彎新月高掛天空,眾人歡樂在今宵。

    常言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把酒言歡之後,眾人依依不捨地在《今宵多珍重》樂聲中互道珍重,揮揮衣袖每人都帶走一片雲彩,雲彩裡裝滿了喜悅、歡樂。

 

第二章  七里亭送別眾弟兄

    身為主人的大哥,陪伴弟兄們一路走到竹林院落外的七里亭,七里亭位在產業道路旁,因亭之四周種的都是七里香,故名之,是附近務農者午膳與避雨的場所。九條好漢到達七里亭時,預約的兩部計程車恰好也剛抵達,雙方可謂無縫接軌。

    俗話說:「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八位弟兄為感謝大哥的招待及送行,同時雙手抱拳向大哥作揖,眾聲道:「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分別上了兩部計程車後,揚長而去,大哥目送計程車直到在視線中消失,方轉身踏著月色往回走,回程仍走原路依舊是3里,從七里亭到竹林院落僅此小徑,別無他路,四輪車輛無法通行,大哥出門的交通工具,近程騎自行車或步行,遠程則騎機車或預約小黃。

    夜涼如水,夜靜如魅。涼風吹拂臉上,啟動酒精發作,觸景生情,邊走邊吟起「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大學士的豁達,始終是這位院落主人崇拜的偶像。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誦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誦畢,已然是淚眼模糊。

    在酒精的催化下,這位老哥哥由這闕宋詞想起亡妻,那是距今已有40餘年痛徹心扉的往事,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再度憶起卻歷歷在目,時光倒流到民國60年代,一身戎裝的老哥哥英姿煥發,奈新婚不久即輪調到金門戰地,新人從此兩地相隔。

    數月後老哥哥晉升為少校副營長,不料,有一天接到台灣來的電報,仔細一看是年邁的老父親拍來的電報,上書「汝妻難產,請假速回!」當時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因金門是前線戰地,請假談何容易,且雙方仍時有砲戰,對岸的共軍實施「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戰術。

    考慮良久,未敢呈遞請假單,硬著頭皮向營長先口頭請假,以試探口風,結果營長丟下一句話「營戰備如此繁忙,你身為副主官,除協助主官外,還負有教育訓練與督導各據點之責,既使本人同意,但旅長那關能過?再者,是國家重要,還是家庭重要?」營長要副營長自己想清楚。

    事隔兩天,再度接獲電報仍然是八個字,觸目驚心的八個字「難產血崩,不幸雙亡。」40餘年後的今天,老哥哥的心仍然好痛、好痛----------。

 

第三章  酒精催化憶起亡妻

    老哥哥想起亡妻不禁悲從中來,捂著胸口步履變得沉重,邊走邊揉著那顆刺痛的心,試圖減輕痛感,但又何能稍減半分?喪妻之痛持續了數十年,尤在人靜時、酒濃後,更是斷腸時刻。

    今晚哥兒們在自己的竹林聚會,酣暢淋漓,一杯又一杯的黃湯下肚,已難計數,從七里亭送走眾弟兄後,返家途中受酒精催化作用,隨口微吟一闕《定風波》,意猶未盡,不知不覺誦起這闕《江城子》,當下勾起傷心的回憶,喪妻陰影立刻在腦海中浮現,可謂肝腸寸斷,老哥哥想擺脫這泣血椎心的回憶,刻意轉移思念之情,轉向去緬懷填詞的作者~~一代大文豪蘇軾(東坡居士)。

    老哥哥緬懷的是,蘇東坡的仕途雖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但其背後卻有三個好女人,第一個是原配妻子王弗,第二個是繼室王閏之,第三個是侍妾王朝雲。元配王弗與侍妾朝雲都逝於蘇東坡之前,蘇東坡在她倆去世後分別給她們寫了墓誌銘,敘述她倆生平事跡,字裡行間充滿著深厚的感情。而老哥哥的好女人只有一個,唯一的一個。

    老哥哥胸口稍舒緩後,踏著朦朧的月色,邊走邊回味蘇大學士的三個女人。當下墜入歷史的洪流中,王弗16歲時嫁給時年19歲的蘇軾,結婚之初,蘇軾不知王弗曾讀過書,每當蘇軾讀書,王弗就陪伴左右,寸步不離,蘇軾偶爾未記住書中的段落,王弗卻都能背誦出來,蘇軾大感意外,於是考她別的書,都能說出概要,蘇軾始知妻子不僅是賢內助,還是個知書達理且善于觀察的女人。

    可惜的是,王弗跟蘇軾只做了11年的夫妻,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5月8日,在京城開封去世,時年27歲。王弗跟蘇軾生活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她伴隨蘇軾走過了寒窗苦讀,初入宦途的艱難歲月,輔助之功厥偉。

    王朝雲原是歌舞姬,11歲時被蘇軾脫籍納為妾,34歲時病逝於惠州,前後陪伴蘇軾23年。這23年中,朝雲對蘇軾忠貞不二,跟隨蘇軾四處漂泊,卻始終無怨無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那段故事,話說蘇軾一日飯後拍著肚皮問左右侍婢內裝何物,一婢說是文章,一婢說是見識,蘇軾皆不以為然,獨有朝雲朗聲道:「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大笑曰:「知我者朝雲也!」

    想到此,老哥哥歷盡滄桑的臉上透出一股淒涼的微笑,老哥哥有一次參加同學的婚禮,奉命當新郎的擋箭牌,負責擋酒,賓客向新人敬酒、新人向來賓敬酒,這位老哥哥照單全收,散席後同學都留下鬧新房,只見老哥哥坐在屋角指著隆起的大肚皮,對身旁同學說「好個酒囊飯袋」,一旁有位伴娘插嘴說「不!倒像是蘇大學士的肚皮,裡面裝著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老哥哥當下驚豔,內心澎湃不已。

    因緣際會,這位插嘴的伴娘,日後成為老哥哥的妻子,之所以成為夫妻,兩人除對蘇大學士的作品有共同的愛好外,更重要的是,彼此似乎看見書中蘇東坡與王朝雲的影子。

    喜愛蘇東坡的讀者皆知,陪伴蘇軾最久的女人是他的繼室~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去世後的第三年(西元1068年)嫁給蘇軾。

    王閏之是個性情柔順、知足常樂的女人。她跟蘇軾生活的25年裡,享過福、担過驚、受過窮。蘇軾人生大起大落,做過地方長官,也做過朝廷高官,還曾被貶為一文不值的黃州團練副使,過了好幾年窮困潦倒的日子,更悲慘的是,元豐二年(1079年8至12月)因「烏台詩」案被關進大牢,險些喪命。

    老哥哥對蘇東坡的三任妻子行事風格都很仰慕,尤蘇東坡之所以能夠承受住宦海沉浮的種種風波,之所以能隨遇而安,苦中作樂,之所以能在坎坷之中仍不失其風流瀟灑、幽默詼諧的本性,老哥哥認為跟他這位宅心仁厚的繼室王閏之有著極大的關係。

    中國文學家、幽默大師林語堂說得好:「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老哥哥的竹林茅屋裡,書架上就有許多蘇軾的書籍,牆上還掛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條幅,雖非真品卻也平添幾分雅趣。

    老哥哥認識那位伴娘後,雙方很快地進入熱戀,但女友的父親得知寶貝女兒戀愛的對象是職業軍人時,即極力的反對,反對的理由是:一、軍人調動頻繁,居無定所,婚後難有安全感。二、軍人待遇微薄,養家不易,婚後生活很艱辛。三、軍人請假困難,家人相處不易,婚後更是聚少離多,甚至連星期日及國定假日都不一定會放假,若逢演訓則更遙遙無期。四、軍人一旦調外島前線,危險性太高,金門馬祖時有砲戰,戰地到處是雷區,且又有對岸水鬼會來偷襲,生死難料。五、軍人毫無前途可言,屆滿服役年限必須退伍,又因與現實社會脫節,謀職轉業非常困難,生活堪慮。

    女友父親之言,只是外界都已知的事實,老哥哥擔心的是,尚有許多軍人不為人知的苦處,軍人有苦,但軍人不說,因不能說、不可說、不必說。老哥哥回憶,女友父親若知民國60年代的軍人是從「克難運動」中走過來的,對軍人之苦,豈不禁止其交往。

    反對不是禁止,表示還有轉圜餘地,老哥哥毫不氣餒,試圖改變未來丈人對軍人的觀感。但,談何容易?

 

第四章  軍人有苦軍人不說

    起初由於女友父親的反對,老哥哥準備打退堂鼓,自忖道:當你深愛一個女人,而不能給她幸福時,就該放棄;何況,女友父親說的都是事實,因此他更不想讓女友日後背上不孝罵名。

    再者,老哥哥不忍女友日後生活陷入孤獨困境,不得不把軍人生涯的種種不測先行預告,讓其心理有所準備,或趁早另擇良人,老哥哥就已知的狀況一五一十的告於她,老哥哥說:

一、職業軍人的營區駐地大都離家很遠,目的就是要減少逃兵事件發生,同時也要阻止有眷官兵會偷溜回家,所以能回家的機會很少。

二、如果是在野戰部隊服役,則駐滿兩年就要移防,通常是本島與外島輪調,偶而會在作戰區內實施互調;除部隊輪調、互調外,有時是實施個人輪調或對調,我現在的部隊就屬野戰部隊。

三、每日超時工作,經常是夜以繼日,如:夜間專業訓練、夜間裝備保養、夜戰訓練、夜行軍、莒光夜等,夜復一夜,可謂時時處在爆肝險境中,但這無法避免,因是自己所選的職業。

四、當人們安穩酣睡時,軍人或許正在施行演訓、執勤、查哨、夜巡等任務;當人們在享受天倫之樂時,或許軍人正在餐風露宿、飽經風霜、飽受煎熬,為的是盡到保國衛民的責任。

五、當酷暑或嚴寒天候,甚至風雨交加時,或許軍人正在演訓、操練,只要是演訓,如:師對抗、排戰鬥射擊、軍種聯合協同演習等,就難免會有傷亡,因為演習就是作戰。

六、每逢風災、水災、震災、土石流之後,軍人要執行救災任務,但往往只能救別人的災,卻不能返鄉救自家的災,這一點凡是軍人眷屬必須認識清楚,且不能有怨言,還必須能自我救災。

七、歡度年節時,部隊必定提升戰備,許多軍人不能回家,既使休假者也可能因有突發狀況,而被緊急召回,眷屬不能有所怨懟。

    老哥哥條理分明的說了七點,有些是令人擔驚受怕,有些是必須忍受孤寂,有些是眷屬自己要會處理,趁女友還在沉思中,順便將已有家眷學長的遭遇,提上一提,他說:

    有一次,在狂風暴雨夜,學長說夜裡夢見孩子在哭,孩子問媽媽:「爸爸在哪裡?為什麼不回家照顧我們,我好害怕!」颱風夜,家眷妻小要承擔多少的驚恐與無助?然而殊不知,越惡劣的天候,越是訓練軍人的最佳時機。

    接著又說另一位長年在野戰部隊的學長,他的遭遇是,師對抗後某日奉准休假返家,開門的小孩居然問:「你是誰?」並呼叫媽媽說:「有叔叔來了!」

    這兩件案例,在民60年代之前時有所聞,至民60年代中亦續有所見,相信當年的軍眷,迄今回首仍心酸不已。

    陳述了軍人七點不特定性及兩個案例後,老哥哥內心糾結不已,一則恐女友答應同意繼續交往,但婚後生活會備嘗艱辛,於心不忍;二則怕女友反悔中斷交往,心中所愛必須忍痛割捨,心有未甘。

    事情出乎預料,女友在老哥哥陳述後,只做了短暫的思考即滿口答應,答應願與她廝守一輩子,此生不渝,老哥哥感動得握住女友雙手頻頻點頭,點頭如搗蒜,感謝女友信任他,願意與他同甘共苦,白頭偕老,終此一生。

    人生的路上風雨如磐,時有突發的磨難,必須心不動、膽氣壯,勇往直前,倘三心二意、左閃右躲,反易受熬煎,若想等到無風無雨再出來看看時,一切都已物換星移,則悔之晚矣!何況,生活中的風風雨雨不會少,既躲不開、也避不了,乾脆鼓足勇氣迎上去,從容向前走,放寬心胸談笑自若,風雨很快就會過去,雨過天青,屆時回頭再看,結果發現當初的擔憂實屬多餘。

    老哥哥說:「蘇大學士給自己最大的啟發,就是大學士境隨心轉的豁達,一念之差能將痛苦和感傷轉為正能量,以宏觀的心態去觀賞眼前消逝的美景。」老哥哥對人生觀的看法,把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視為砥礪心志的磨練。

    其實,老哥哥與女友戀愛時位階上尉,月薪三千餘元,那時民間打零工者日薪已有200~280元,三千餘元的月薪要維持一個小家庭,必須精打細算,日子才過得下去,否則一旦受不了苦,終會步上離婚途徑,甚至拋夫棄子離家出走,或與他人私奔,與其會有這樣的結果,倒不如現在就罷手,免得自誤誤人,兩造變成冤家。

    然女友當初的想法是,軍人待遇雖菲薄,但嫁給軍人的配偶,卻未有餓死人的傳聞,同樣的薪資別人能夠生活,為什麼我就不能?再者,士官階層的待遇更低,日子雖苦,但他們的太太照樣都活著,難道我是千金之軀,嬌生慣養,不能適應軍眷生活,吃不了苦?何況台灣正推行十大建設,經濟快速起飛,相信軍人待遇必會調升,軍眷將是苦盡甘來。女友似乎已為老哥哥描繪了婚後幸福生活的圖影,誠如童話世界裡的故事~公主和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女友的想法固然正確,但卻也把自己當賭注,賭上一生的幸福,不幸的是,世事難料,她終究是賭輸了。

 

第五章  誤入雷區險象環生

    老哥哥接獲第一封電報時,向營長口頭試探請假,卻碰了一個軟釘子,只能摸摸鼻子回到工作崗位上,該幹啥還得幹啥,然心中默禱母子能平安,希望有奇蹟出現。

    看看手錶上的時間,是該到第一線據點巡視的時段,於是戴上鋼盔,檢查佩在腰際的四五手槍,拉動滑套,槍口對空扣引板機,清槍後將槍插回槍套,接著檢視彈匣裡的子彈,兩個彈匣裝滿子彈,各有七粒無誤,然後插回S腰帶上的彈匣袋,摸摸急救袋仍在定位,最後將綁腿位置調整好後,出發執行任務。

    走在戰備道上,老哥哥因有心事,一路上不免會想到愛妻現況究竟如何?同時又想著剛才吃營長一頓排頭,不敢說毫不是滋味,只怨自己覺悟性太低,此時部隊又不是在台灣想請假好商量,身在前線戰地,居然惦念著兒女私情,想著想著,覺得自己太自私,實在是對不起國家民族及軍中長官,羞愧之情立湧臉上。

    但羞愧之情立即換上驚駭的表情,或許是心不在焉,走著走著,居然走進地雷區,怎麼走進來的毫無概念,何時偏離了戰備道,腦筋一片空白,眼前已是身陷險境,當下立即停止動作,兩腳站在原地,環顧四周,慶幸的是剛踏入雷區幾步,更慶幸的是這幾步都沒踩到地雷,否則這位副營長要被列因公殉職了。

    想走出雷區,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原來的鞋印退回去,退的步法必須穩當,不能稍有偏差,否則引爆地雷,不死也殘廢,能死還算是好的,一了百了,殘廢則是終身痛苦,從此人生了無生趣,身為副營長深知其理,小心翼翼退出雷區後,全身已然汗濕。

    老哥哥事後回想此景,若當時已接獲第二封電報,確定是噩耗,則對那日誤入雷區,是否會一時想不開而做出傻事,索性觸動地雷,然後到天國與愛妻團聚,永不分離。

    老哥哥沒說出想法,他的心思自然無人可知,只是滿身冷汗的他回到戰備道上,仔細觀察剛才誤入雷區的幾個鞋印,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就在第三步的鞋印旁僅差一公分就有一顆地雷。

    冒出地面的感應叉不是很明顯,但仔細觀察仍可辨認,如果剛才退出雷區時,不慎踏壓到引信上的壓力感應叉,其後果真不堪設想,恐怕是早已粉身碎骨,事後調閱佈雷圖查看,得知那日雷區所佈多是「M3破片式人員殺傷雷」。

    M3破片式人員殺傷雷,高22.1公分,長、寬各約8.9公分,可埋於地面或地下,有效殺傷半徑地面是10公尺、地下是3公尺,主要用於反制敵步兵登陸。身為副營長熟知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地雷除了被用來阻礙敵軍攻勢外,能讓防守一方以較少的兵力扼守重要通道。

    金門戰地,為防止共軍登陸,守軍在沿海及較高的沙丘上與火網射界死角地帶,都大量部署了地雷,各種型式的地雷,簡單區分可分為人員殺傷雷、戰防雷,多年來的佈雷結果,可謂「雷下有雷,雷旁有雷」。據悉,全島雷區154處,總面積306萬962平方公尺,地雷總數粗估有十餘萬顆,真正做到了,不讓共軍越雷池一步。

    副營長到達X據點時,正好匪機帆漁船10餘艘企圖進入監控海域,挑釁意味濃厚,副營長用望遠鏡觀察後,按防區戰備規定下達指令,據點指揮官依副營長指令下達作戰命令,據點內的90高砲及57戰防砲均完成待命動作,只等信號一響,就發砲把敵船擊沉。

    八二三砲戰迄今已歷十餘年,對岸共軍雖改為單打雙停,但利用民間漁船試圖闖越海峽中線,卻時有發生,有時大批漁船後方隱藏著匪魚雷快艇,企圖衝過金門島與烈嶼間的水道,第一線據點必須倍加小心防範,隨時迎擊來犯之匪。

 

第六章  匪船越界砲擊驅離

    除了防範匪機帆漁船越界外,更要防範匪魚雷快艇或快速砲艇的突襲,副營長不時用望遠鏡觀測前方海域匪漁船動靜,更透過與防區觀測所的聯繫,得以掌握最新狀況。

    砲戰以來,共軍P-4、P-6魚雷快艇在台灣海峽經常出沒,其慣用的手法是,用砲艇、魚雷艇若干編隊,透過岸基雷達的偵測資料,經由無線電指揮艇隊出擊,接近港灣攻擊守軍艦艇。若雙方艦艇進行海戰時,共軍則以魚雷快艇作為決定性攻擊主力,護衛砲艇負責牽制殺傷對方主目標護航艦艇,削弱其反抗能力,為魚雷快艇創造良好的攻擊條件。換句話說,就是圍毆,以眾暴寡。

    一艘機帆船已然越界,越界須臾,即又回頭退出界外,然後又再越界,如此反覆行駛,但每回越界就越來越深入守軍防線,副營長看準時機指示據點指揮官開砲射擊,砲手早就瞄準好船首位置,90砲發出一聲怒吼,瞬間在機帆船首掀起一柱巨浪,機帆船在搖搖擺擺中掉頭逃竄,其他船隻也跟著離開,海面恢復暫時的平靜。

    話說90砲原是美軍在二戰時期主要的地面防空武器之一,該砲亦適用於反裝甲作戰。用於防空時,通常以四門火砲為一組,以M7或M9指揮儀及追蹤儀操控。我國於民42年自美軍接收該砲,以四門砲搭配四組四管50機槍,編為一砲連。

    之後,40高砲取代90高砲防空任務,90砲遂由空軍防砲單位移交陸軍野戰單位改用於平射砲,多設置於海防;在外島者則陸續進駐第一線據點、碉堡,並採固定式砲位,此砲改為平射時,其射程:最大水平19560碼,有效水平13000碼(11887公尺)。

    副營長在望遠鏡裡觀測匪機帆船隊離開責任區海域後,指示據點指揮官繼續嚴密監視,並督導完成90砲砲歷書記錄及將先前57戰防砲裝填之穿甲彈退出,最後在督導登記簿上簽名,然後離開X據點。

    監控海面,對於敵我船隻必須辨識清楚,以免誤射,既使是敵船接近,也要分辨是挑釁進犯,還是投奔自由,或是尋求救援?以免造成政治事件,尤其變成轟動的國際新聞,則難善後。

    這位老哥哥不曾想到的是,部隊回台十餘年後,小金門發生「三七事件(亦稱東崗事件)」,此事件駭人聽聞,時間是民國76年3月7日,事隔兩個多月才被媒體發掘,當時平面媒體以頭版頭標出「小金門發生守軍射擊並屠殺無武裝越南難民船」。

    老哥哥慶幸駐守金門時,在副營長任內協助營長督導所屬戍守之第一線據點,未發生任何不幸事件,亦未遭匪船越過防衛界線,營屬各據點謹守防區戰備規定,敵船距我3000公尺時實施警告射擊,若驅離不成,繼續逼進,則距1000公尺時,予以擊沉。

    倒是駐金期間,副營長聽過數次在塔后赤後山坑道裡的廣播電台向對岸播送令人振奮的消息「親愛的共軍弟兄們,今天上午X點鐘,在金門料羅灣,有一艘漁船投奔自由---」。該電台主要任務是對大陸沿海地區廣播,內容除宣揚台灣寶島的繁榮進步外,更重要的是傳播反共思想,號召反共義士起義來歸,並適時播放台灣流行歌曲及音樂。據聞,聲波可達浙江、江西、福建、廣東一帶。

    俗話說:「禍不單行,福無雙至」誤入雷區之險才過,副營長由X據點離開後轉往Y據點途中,突然一群砲彈呼嘯而來,不用懷疑當然是對岸共軍實施砲擊了,因當日日曆上的數字是奇數,凡遇單日(奇數日)則是共軍砲擊日,「單打雙停」是共軍自八二三砲戰後自訂的戰略,之後,逐漸演變為〝雙日一定不打,單日則不一定打〞,直至民68年「美匪建交」後,共軍自行宣布「停止砲擊」。

    軍中有句俗諺:「新兵怕砲,老兵怕機槍」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尤當過兵的都很清楚,即使沒當過兵可看看戰爭片,亦能領略。所謂砲聲,由於砲彈高於音速,當砲彈從遠方飛過上空時,上空傳來的聲音與遠方傳來的聲音混合,產生不同頻率的差頻。簡言之:「砲彈瞬間發射,與空氣摩擦時沖破空氣屏障,所產生的聲音」。

    根本來不及聽音辨位,直覺上有顆砲彈迎面而來,副營長下意識縱身一跳立即臥倒,說時遲,那時快,人剛跳進線溝臥倒,一顆砲彈已在先前的位置爆炸,副營長頓感背部炙痛灼熱,耳朵嗡嗡作響,一陣暈眩,便失去了知覺,不省人事。

 

第七章  禍不單行遭匪砲擊

    副營長甦醒後環顧四周,發現自己躺在師部開設的野戰醫院,只是如何進的醫院則毫無概念,背部感覺痛得很厲害,耳朵像是被甚麼物體塞住,聽不清外界聲響,他努力回想,究竟發生何事?

    慢慢地想起,好像從X據點出來轉往Y據點途中,遭遇對岸砲擊,跳進線溝時似乎感覺到被砲彈片擊中,或許是線溝太淺了才會被破片擊中,副營長如是想,如果是交通壕則不會被破片擊中。

    線溝是通信單位架設軍用被覆線的掩體,目的是使其不易被敵火摧毀,造成斷訊,影響訊息傳遞與指揮功能,通常線溝的深度不超過腰身;而交通壕則不同,它是眾多散兵坑的連結壕溝,戰鬥時士兵沿交通壕就射擊位置,它的深度不一,但至少都有半人高。

    之後,由戰報始知,副營長跳下線溝的剎那是被152公厘砲彈破片擊中背部,152公厘火砲殺傷半徑約在20至30公尺左右,事實上50公尺以上的距離仍可殺傷無防護的人員,慶幸的是副營長及時跳下線溝臥倒,否則必死無疑。

    躺在野戰醫院病床上,副營長在想中共靠小米加步槍起家,武器多是輕兵器,大砲甚少,更遑論會有自走砲,現在居然已有威力強大的火砲,昔日中共宣傳部門將「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加大炮,定位為國共戰爭乃至推至世界戰爭的致勝神話。用這個說法,就是炫耀條件雖差,裝備落後,但是依然可以成功。

    副營長清楚記得老兵曾經說過:「如果你人在彈著點上,砲彈對人的速度就會固定,聽到的聲音會是固定的頻率;如果人不在彈著點上,砲彈對人的速度就會改變,就會聽到音頻有改變。基本上有聽到提高的音調,就表示不在砲彈的速度方向上,音頻改變越多,就離得越遠」。

    這時副營長已然清醒,回想當時砲彈來襲的音頻,它不是兩個音調,不像聽火車鳴笛一樣,沒有由高而低的咻~~聲,因自己就在彈著點附近 只聽到之前提高的音調,然後就〝轟碰〞砲彈爆炸了。

    接踵而來的是,比〝轟碰〞被砲彈炸傷的情形更嚴重,那是心中所懸念的孕妻正在與死神搏鬥,未料到的是,死神放過了副營長卻找上了他臨盆的愛妻。

    副營長回想著第一封電報,電文上的八個字「汝妻難產,請假速回」,請假已確定是不可能了,唯一能做的就是默禱上帝保佑母子均安,表面上儘管自我安慰,但仍難掩心中的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

    躺在病床上,腦海裡盤旋著營長訓斥的話「是國家重要,還是家庭重要?」副營長覺悟到身在前線戰地,居然因家有變故想請假回台,不禁又是一陣羞愧,覺得自己太自私了,於是,拋開愛妻難產的現實,選擇了堅守在前線戰地,保衛國家。

    隔天第二封電報由旅部處長親自送到副營長面前,電報上仍然是八個字,觸目驚心的八個字「難產血崩,不幸雙亡。」每個字都像利刃般刺向他的心窩,旅部處長還未及講些安慰的話,副營長仰天一聲哀鳴,人就暈厥了,被砲彈片炸傷的背部頓時傷口崩裂,血流如注,野戰醫院的軍醫官見狀立即進行搶救。

    虛幻中,副營長似乎看到死神來到手術檯前,告訴他:「前天你本來該被地雷炸死的,但被你脫險了,接著你該被砲彈炸死,然後投胎到你太太腹中,才能生產,你太太難產那是關卡,在等待你的到來,你不死,她就無法順產」。

    副營長的元神出竅自去訪查,發現是愛妻感悟到他有生命危險,祈求死神能交替,愛妻情願代為受過,以一屍兩命為代價,換取自己兩次大難不死。

    副營長在醫院療傷復原後,動身回台返家祭亡妻那已是一個星期後之事,回台後跪在岳家向泰山磕頭道歉,愧疚自己未盡力照顧妻子,徒使岳父的掌上明珠香消玉殞且造成一屍兩命,自知罪過無法彌補。身為軍人真是身不由己啊!

    據保防部門的在營資料上記載著副營長與愛妻的關係「如同雎鳩」。雎鳩是南方的一種水鳥,朱熹的《詩集傳》說這種鳥〝生有定偶爾不相亂,偶常並游不相狎〞,就是說這種鳥不同於別的動物,雌雄是有固定的配偶,情意專一。簡言之,平常一起出來活動時舉止高貴莊重,不會放浪形骸。

    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元好問(世稱遺山先生)有一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本是最令人迷醉的東西,偏也是最難以掌控的事物。兩情相悅的那一刻是如此歡喜,而當所愛一旦失去,又要痛苦莫名!

    老哥哥想由哀傷中抽離,忘卻在金門前線擔任副營長時的那段時光,猛然覺得今夜回家的路怎麼這麼漫長,同樣是來時三里路,然座落在竹林裡的院落卻似乎遙不可及,從七里亭送別八位弟兄後,回程伴隨著的是椎心刺骨的往事及月色下的孤影。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意思是說: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它將一個出門在外的征人,其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春天,楊柳枝條迎風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這一年裡,征人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同樣的詩句,對於老哥哥卻是不同結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獨身悽悽。如今隻影向誰去?

 

第八章  生有何歡死有何懼

    元神出竅,到歸位體內,說來話長但其實只是一眨眼的時間,猶如佛典中的一句偈:「南柯一夢屬黃梁,一夢黃梁飯未嚐。」堪嘆人生不久長,生死皆有命,貧富亦無常。

    老哥哥在酒精催化下,拖著月色下的孤影,步履蹣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未料仍憶起軍職時期在金門服役被砲彈炸傷住院時,那一次元神出竅漫遊在浩瀚的宇宙,夢到----

    兩名熱愛戶外運動的男女青年,相約爬山,途中卻意外碰到暴風雪,他倆在罕無人跡的雪山上艱難地移動著,風雪鋪天蓋地的襲來,以致迷了路。

    在此之前,他倆僅是要好的同事,雖然屢次從接觸中能感受到彼此的愛慕,但雙方卻從未表白過。這次爬山男青年籌劃已久,誠心誠意的邀請心儀對象,女方爽快答應,毫不做作。

    雪越下越大,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他倆手拉手在深及膝的積雪中艱難地前進,身上衣服早已濕透,冷風一吹,兩人都凍得全身發抖,嘴唇發紫。歷經三日,仍找不到下山的路,體力嚴重透支,更糟的是,食物亦越來越少,男青年把所有的食物都集中到女伴的背包裡,由她控制每天的食量。

    路過一片樹林時,女伴不慎掉進雪洞裡,扭傷了腳無法行動,而男青年亦已極度疲憊,不可能背上女伴前進。衡量再三,只能由男青年獨自前行,找到出山的路,尋求救援。於是,男青年為女伴架起帳篷安頓好後,女伴告訴他:「還剩下八塊壓縮餅乾,我們平分,一人四塊。」隨後叮囑他出去設法燒點開水。

    男青年燒好水送進帳篷時,女伴說餅乾分好了,分別裝在兩人的背包裡,男青年順手摸了摸,憑感覺的確是一樣多。他拉著她的手,說:「等著我,我馬上回來。」直到這時,他倆仍未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意。他為她拉上睡袋拉鍊,然後轉身走了。

    男青年每走一段路,都做下記號,一心想著找到救援後可循跡立即回去接她。但他漸感體力不支,終於,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倒下了。失去知覺前,他想,她的食物還夠嗎?還能撐住嗎?

    醒來後,男青年發現自己躺在救援隊的帳篷裡,因朋友知道他倆一起爬山,一連幾天未見返回,推測他倆陷入險境,為了找到他們,救援隊進山已搜救了數天。救援隊先找到女青年的帳篷,然後順著男青年留下的記號,找到奄奄一息的男青年。

    男青年體溫漸漸恢復,醒後第一句話就問:「她呢?」見大家不語,心一驚,掙扎著要去找她。救援隊長低聲說:「她不在了,可能是出去融雪燒水,沒力氣回到帳篷,凍死了」。

    事實上,女青年不是凍死的,救援隊發現她的時候,她好好地躺在帳篷裡睡袋蓋得很好,是男青年替她蓋好的,她捨不得動。女青年是餓死的,她的背包裡有幾塊平平的石板,根本不是什麼壓縮餅乾。他們當時僅有的壓縮餅乾,不是八塊,而是四塊。

    女伴把僅有的食物都留給了他,她騙過了他,因為,她真的很愛他。救援隊長發現女青年時,在她早已經僵硬的手中,發現緊緊握著一張小紙條,寫著:「我肯定撐不到他回來了,別告訴他真相,他該有自己的幸福生活。」顯然,她不願拖累心中的戀人。

    元神歸位,夢境回到現實總是殘忍的,第二封電報讓時任副營長的老哥哥痛不欲生,經醫官急救後甦醒,當下言道:「生有何歡?死有何懼!還不如被砲彈炸死為國殉職。」生離死別,或許,這就是軍人的宿命。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殘缺。殘缺的愛情永遠要比圓滿落幕的愛情多了份美麗的遺憾。」如是說,那副營長的愛情結局該如何定位,是淒美、抑或悽慘?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那些道不盡的兒女情長,千百年來不曾褪色。北宋婉約派詞人晏殊的《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美麗的流傳,已流傳千古,使沉浸其中的戀人,永遠為相聚歡心、為思念鎖眉、為分離愁苦,更願為愛付出一切。

    老哥哥在回程中憶起元神出竅的夢境,夢境有後話,就是偕女伴登山的男青年在被救援隊尋獲救活的第三年結婚了,新娘同樣是一個和女伴一樣喜歡戶外運動的可愛女孩。女伴無糧餓斃後,這個女孩陪男青年走過了最難過的日子,時間能沖淡一切,多年後男青年才逐漸快樂起來。當年的救援隊長參加了他的婚禮,婚禮後,隊長來到男青年女伴的墓地,她在照片上,笑容依舊美麗,隊長對她說:「妳放心吧,他結婚了。很幸福!」偉大的她臨終前想到的是,何必讓對方用一生的時間,去忘記一個逝去的愛人呢?

    月色漸殘,天將破曉。老哥哥把昨夜九條好漢歡聚時所唱的歌曲又唱了一遍:「黃昏裡漁舟點點,夕陽下縷縷輕煙,一陣陣晚風飄寒意,撩起我相思千萬千。愛像那大海起波浪,也像那雲煙易消散,點點情愁都為了妳,願妳能常記在心田。」不!應該是〝願我能常記在心田〞才對,老哥哥把最後一句重唱了一遍。

    竹林風聲起,院落已在望,老哥哥此刻的心情是:「竹風吹亂窗紙上的松痕,卻吹不散心頭的人影」。

 

第九章  一句偈語一切釋懷

    老哥哥走到竹林院落前,大黃狗嗅出是主人返回,搖擺著長尾巴很興奮的迎上前去,在主人身邊鑽來鑽去,老哥哥蹲下身拍拍愛犬,牠卻在主人臉上舔來舔去,人犬交流完畢,老哥哥進入屋內習慣性的看著牆上懸掛的贗品《黃州寒食詩帖》,很自然地朗誦起來。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大黃狗聽見主人的朗誦,也自然地跟著低鳴,只是不知是附和主人而鳴,抑或是為詩帖的作者而鳴。

    贗品是老哥哥從賣骨董的字畫攤購得,據悉,真品由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是蘇軾因文字獄(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作的二首五言詩,此帖繼《蘭亭集序》、《祭姪文稿》之後,列「天下第三行書」。

    老哥哥為何敬仰蘇大學士,誠如幽默大師林語堂所云:「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簡言之,蘇東坡對後世的影響是:和藹可親、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樂觀曠達、幽默詼諧的人生態度。

    蘇大學士一生中有過兩妻一妾,但老哥哥自愛妻亡故後誓言終身不再續絃,此情是否仿效唐朝詩佛王維,則不得而知,史載:王維自妻子去世後,孤居30年。禁肉食、絕彩衣,居室中僅有茶檔、茶臼、經案、繩床,此外一無所有,完全過著禪僧的生活。每當退朝之後,淨室焚香、默坐獨處,冥想誦經。

    眾所皆知,盛唐詩人王維堪稱完美男人,琴棋書畫詩,樣樣精通,蘇東坡盛讚他的詩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史書上說王維儀表堂堂,玉樹臨風,這樣一個好男人在31歲妻子去世後,上門說親者,如過江之鯽,然他竟終身未續娶。或許,可由他「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這兩句詩來看,王維的內心還是比較痛苦的,似乎在懺悔,亦似乎在尋求一種解脫。

    老哥哥要學蘇大學士的地方很多,最令自己稱道的是,蘇大學士境隨心轉的豁達,一念之差能將痛苦和感傷轉為正能量,以宏觀心態觀賞消逝的美景。不客氣地說,歷史上有過蘇軾這個人,中國人才知道什麼叫豁達的境界。

    《黃州寒食詩帖》朗誦完畢,順手從書架上取下〈蘇軾文集〉隨手翻到《僧圓澤傳》,內容概要:「唐李源之父,守東都,安祿山反,殺之。李源遂不願為官,以自己洛陽住宅,改作慧林寺,請圓澤當住持,自己亦在寺修行。過幾年,李源要朝峨嵋,邀圓澤同行。圓澤要走陸路經由長安,李源因不願至京,一定要從荊州水道。圓澤已預知自己不能再回來,遂將後事一一寫明,夾於經中,但不發表,遂同李源乘船去。

    至荊州上游,將進峽,其地水險,未暮即停。忽見一婦,著錦褲,在江邊汲水。圓澤一見,雙目淚下。李源問故,圓澤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即為怖見此婦故。此婦懷孕已三年,候我為子。若不見,猶可避免;今既見之,非為彼子不可矣。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當來我家看我,我見汝一笑為信。過十三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來會我。』說畢,圓澤坐脫,婦即生子。三日,李源往視,一見,其孩即笑。後李源回慧林,見經中預言後事之字,益信其為非常人。

    越十三年,李源即往杭州。至八月十五夜,至所約處候之。忽隔河一放牛童子,騎牛背,以鞭敲牛角,唱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聞之,遂相問訊。談敘既畢,又唱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

    老哥哥重溫這篇古文,心中無限感概「世間因緣本是聚散無常,就像那落葉,緣聚則聚,緣散則散,哪有永不凋落的呢?」一切是因緣,半點不由人。老哥哥放下文集,想起佛家一句偈語:「日暮黃昏尋艷陽,些時迎來是月亮;白天黑夜各有時,以心順天莫反常。」忽然間,老哥哥一切都釋懷了。

後語

      昔日保國衛民的九條好漢,如今已成花甲、古稀老漢,就像竹林夕照一般,不再是朝陽,儘管如此,眾弟兄不變的信念是:如今我們已力衰,全無往昔的風采,但我們仍然是自己,有英雄的情懷與雄心,雖然時間和命運,日益衰減,但意志依然堅定,我們熱愛這塊土地,這塊我們用一生青春窮畢生精力傾注光與熱、鐵與血所保護的珍貴土地~~~寶島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