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593年(明萬曆21年),叱吒日本的豐臣秀吉,就曾經要求台灣的「高山國」向他稱臣納貢,當時的高山國指的就是台灣原住民。而在1616年,德川家康甚至派兵進攻台灣,幸被颱風所阻,軍隊被海吞沒,倖存上岸的則被原住民殺掉。

    台灣原住民來自那裡﹖何時來到台灣?記得柯老師在課堂上已有講述:曾有人說他們是伏羲時代的遺民;也有人說他們是金朝末年渡海來台的金人後裔;當代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中國古書中「百越」的後代。到底他們來自那裡﹖

    柯老師是這樣說的,台灣島上的原住民族別繁多,來台灣的時間也有先後的差異,根據語言學者研究,至少可以分為以下幾批,最早一批為泰雅、鄒、邵與「西北支」,西北支語來台後,逐漸分化成賽夏族及平埔族的道卡斯、巴布薩、拍瀑拉、洪雅、巴宰、龜崙等族,來台的時間約在6500年前;第二批為排灣、卑南、魯凱,來台時間約5000年前;第三批為西拉雅與阿美族,來台時間約4000年前,第四批為噶瑪蘭,來台時間約3000年前;第五批為凱達格蘭,來台時間約2000年前,第六批為猴猴,距今約1000年前,最後為達悟族,來台時間不超過500年前。

    清代對於台灣原住民依身分之不同,有不同的治理方式,如:為防漢人進入內山與生番勾結,危害地方治安,常將入山道路用巨石、大木圍堵,嚴禁漢人進入。對於熟番,除利用土牛溝等方式劃地界,禁止漢人侵墾土地外,也禁止漢人娶番女為妻,但因官方政策反覆,又缺乏足夠的貫徹能力,常讓規定形同具文。另外,清代利用熟番軍力以控制漢人與生番的「番屯制」,也是導致熟番無法親自耕種,而將土地出佃漢人,最終造成土地流失的原因之一。

    柯老師補充說明,清末「開山撫番」以前,官方對高山原住民的政策是設立番界,防止「生番」出草殺人,影響平地治安,但對於「生番」的居住地,則置之不理。同治13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清朝開始警覺生番地區的重要性,於是以軍力為後盾,積極開拓番地,將原先的化外之地都納入版圖。

    日據時期,平埔族在生活上已經與漢人無異,因此日本政府的「理番政策」對象是高山原住民,為開發山區資源,日本政府在山地修築理番道路,設立警察駐在所,將統治力深入部落中,並將部落從深山遷到近山或山腳,以方便統治,並將山地收歸國有,另劃部分土地為「保留地」,供原住民使用。

    日寇為加速台灣的日化與西化,強力推行日式教育外,對原住民傳統文化展開無情壓制,舉凡紋面、祭典都列取締或禁止範圍,以致原住民的經濟、文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