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原來日軍選定射寮為登陸點,早已確認不會遭受清軍抵抗,亦不會受到當地漢人反抗,乃得利於美國外交官李仙得所提供台灣之情資。

    李仙得以處理「羅發號事件」經驗指出,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大義。李仙得提供台灣的地圖與照片,並說只需兩千兵力便可輕易占領台灣。

    日本外務大臣副島種臣聞之大感興奮,外務省遂以准二等官聘任李仙得為顧問,於是李仙得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為日本擬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國際視聽,並幫日本雇用外籍軍人、承租船艦、購買軍火;其目的在於日本占領台灣後,美國人可獨占貿易利益,甚至擁有實際的殖民權。

    柯老師述說當時李仙得的建議事項,如下:

一、中國的政教不及台灣這塊番地:最重的是「番人」也相當仇視漢人,此次琉球船民被害,實因其外貌與中國人類似,才會被殺。另外中國國力薄弱,根本無法有效統治番地,日本人應學西方列強,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盟主,併吞亞洲許多尚未開發的野蠻之地。

二、日本要隨時備戰,以戰逼和:日本與中國交涉時,應派軍艦巡弋中國南海,甚至進占澎湖,另在長崎或琉球應事先預留足夠兵力,以預防雙方談判破裂,如中國仍拒絕談和,日本則進軍廈門,逼中國坐上談判桌。

三、武裝殖民:日軍應在台灣南部社寮設立大本營,一方面安撫當地漢人和較為友善的番人,另一方面攻擊兇殘的牡丹社,最後進占台灣南部所有番地。

四、日本應以外交談判為主,並輔以軍事手段,若能兵不血刃達成目標,則為上策,但依當時日本實力而言尚難實現,若照《萬國公法》商請清政府保護遇難本國船民,倘清政府未能辦到,日本則應自行設法保護,乃理所當然。

    綜合上述,李仙得認為以當時中國的國力,根本無力保有台灣,台灣遲早會落入其他列強之手,日本位於亞洲,比歐洲列強容易下手,因此日本應積極攻占台灣。

    李仙得退休後住在日本,1875年獲日本政府頒授勳二等旭日重光章,是年末辭外務省顧問,任大隈重信的私人顧問,1890年3月離開日本,擔任李氏朝鮮高宗的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