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日本為了同化台灣人,一直在推行「國語教育」。這位養父呼籲讀者千萬別誤解,此地所說的「國語」非我現行語言,乃指台灣在日據時期的〝日語〞,即日本國語言。

日據初期,日本人允許台灣雙語教育,也就是允許學校教授漢文,但到昭和12(26)4月,臺灣總督府強力推行〝日語教育〞,廢止報紙、雜誌的漢文版,在各地設立「國語講習所」、「國語練習會」、「國語保育園」、「國語愛用會」,取消公學校漢文課,強迫民眾學日語,同時又設立「皇民練成所」,公布「國語家庭認定規程」、「國語模範部落建設競進會要項」、「關於官公署國語使用要項」,開始展開正式的皇民化運動。

在文化政策方面,為落實台灣人做日本國民,效忠日本天皇,全面推行日本國語運動、嚴禁講台語,以順利推行皇民化運動。臺灣總督府解釋《臺灣教育令》制定之目的時,強調:「臺灣之教育,在於觀察現今世界人文發達之程度,啟發島民順應之智能,涵養德性、普及國語,使之具備帝國臣民應有之資質與品性」。換句話說,國語運動的終極目標,在使所有的台灣人都要講日語。

為推動常用日語運動,日本人訂出獎勵「常用國語者」、「國語家庭」、「國語模範部落」等花樣,鼓勵臺灣人養成日式生活習慣,改以日本姓氏、供奉日本神明。對被評上國語家庭的家庭,日本人就將寫有「國語家庭」的小木牌掛在大門口,給予日本人同等物資配給,確具相當誘惑性。據統計,台北州有3448戶被認定為國語家庭,佔當時全臺北戶數的1%左右。

由台灣總督府出版的《台灣統治要覽》記載:昭和17年間(31),國語家庭共9000餘戶,約77000人,績效不彰,台灣總督府不得不通令全台官衙的職僱員工,無論公私生活,應努力常用日本國語;另並指示動員各教化團體,加速家庭、部落及市街莊(市、鎭、鄉)的「國語化」。因此,當時使得台灣人的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族語程度急速下降。

情節至此,這位養父對身陷在台灣的同胞,能忍受日寇50年的鐵蹄蹂躪,既憐憫又哀痛,將心比心,故由軍職退役轉任教職後,特別體恤本土學生,倍加愛護,用心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