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塱壹古道之行,從去年12月即已排訂,但因受每日300員額管制之限,救國團只好將日期一延再延,至今年1月24日始得成行,行前一日適逢寒流來襲,氣象報告此寒流乃霸王型態,氣溫驟降,寒冷異常,中北部已出現飄雪,不多時各地紛傳雪訊。

    唯恐又再延期,寒流當日詢問救國團承辦人稱「不再改期,絕對成行」,翌晨,天候冷冽且有毛毛細雨,行程恐有變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察看手機有無改期訊息,幸無通知。天氣異常,我等不減一觀阿塱壹古道的興致,據領隊說,本團有30人參加。

    遊覽車進入199縣道時,領隊開始在車上簡介:阿塱壹古道,是台灣現存的古道之一,位於台26線省道尾端,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南北向,東臨太平洋,鄰近區域保存了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原為清代琅嶠卑南道(今屏東縣恆春至臺東縣卑南)的其中一段。

    牡丹社事件後,1874年至1895年間(清朝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清廷先後開闢八條東西越嶺道路通往台灣東部。其中一條道路由恆春鎮通往卑南,即為琅嶠-卑南道,總長約203公里。根據文獻紀錄,古道大致由恆春東門起程,往東越小嶺,再溯港口溪北上至源頭附近後,向東翻越山嶺出八瑤灣,最後沿東海岸往北抵達卑南。此路線多沿溪或沿海岸而行,地勢較為平坦,自荷蘭統治時期即被用為通往台灣東部。

    1877年(光緒3年),從八瑤灣沿海岸往北至安朔溪的路段便已開通,之後成為先民拓荒、清兵行軍、及西方學者探險之路線。此路段沿中央山脈東南段與西太平洋之間的礫石與珊瑚礁岩海岸線,在二戰末期,日軍為防美軍跳島戰術從牡丹灣登陸,自行炸毀附近部分古道路基,目前僅剩屏東縣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4公里海岸,因中科院在此設有研發機構,長期受軍事管制影響,成為台灣陸路交通較不發達的海岸地區之一。此段海岸保留部分古道殘基及較原始風貌,成為台灣沿岸地質地貌的代表。

    抵達目的地,領隊再三抱歉地說,原先遊覽車可直抵管制哨,但當地居民抗議車輛的進出影響到族人的生活,禁止車輛通行,於是需下車步行多走10餘分鐘的路程,路程中領隊告知今日只能健行至軍艦岩,因觀音鼻區段關閉,由於去年國慶日有遊客經過該處遭瘋狗浪捲入太平洋,落海身亡,前年同日,亦發生43名遊客因海水漲潮受困至凌晨之事件,所以無法全程貫通由台東出口。

    沿途沒有消波塊、防波堤等人工建築,景觀自然原始,尤扁圓石光滑明亮,所呈現的圖案,可謂「三分是現象,七分靠想像」,粒粒皆是寶。在環保團體的保護下,台26線省道「安朔」至「旭海」段在此中斷,與「港仔」至「佳樂水」段成為台灣環島公路網的缺口,目前列為「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

    是日遊畢寫下:「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他人追雪,我團逐浪。踏浪而來,乘風歸去;雪花浪花,心情一樣。」但有遊客說,沒來會遺憾終身,來過之後是終身遺憾。貴遊客,如何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