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與小隱不期而遇,兩隱者互相問候。

小隱問:「大隱兄!久未謀面,近來可好?想必仍『飲』於市,長安『市』上酒家眠,自稱飲士酒中仙」。

大隱答:「但願長醉不願醒,莫使金樽空對月。」並反問:「賢弟仍『飲』於野?結廬在山林,『野』味都嚐遍」。

小隱答:「無花無酒怎度日,趣味蕭然似野僧」。

兩人相見歡,大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歎;共問「何以解憂?」同答「唯有杜康!」於是議訂「今日相逢須一飲三百杯,與君同消萬古愁」。懷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心態;其實,那管“明日愁”眼下是「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自古即有「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樂」之說,除詩聖杜甫讚譽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外;最經典的莫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書聖”酒酣之際,乘興揮筆,瀟灑自如地寫下絕世名作,酒醒後「更書數十百本,終不可及之」酒之功效,實不可小覷。再者,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

不遑多讓的是,女詞人“李清照”愛酒之深,不輸鬚眉,在那闕《如夢令》填詞: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道出女詞人遊覽溪亭到夕陽西下時,遊興仍高而開懷暢飲,居然醉得不知回家路。等到天晚興盡,想駕著小舟回程時,卻誤入濃密荷花叢裡。用力划呀划,急著歸去,不料驚起夜宿水邊的鷗鷺。

話說大隱與小隱自不能免俗,亦想附庸風雅一番,常人道《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此時,喝得興起,詩性大發,有志一同,遂一搭一唱吟起李白《月下獨酌》詩: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是啊!不光是人喜歡酒,連天地都喜歡酒,否則,天上不會有酒旗星,地上不會有酒泉的存在。天地既然同時愛酒,那麼好飲者就無愧對於天地。所以,既得酒中趣,又何必告訴“醒者”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