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合耕父親留下的一塊水田,從插秧、鋤草、施肥、灌溉等,始終合作無間,不分彼此,經春耕、夏耘,至秋收時,割完稻子,秤好穀重,兄弟倆各分半數,準備入冬好過年,彼此對此次莊稼收成,都顯得心滿意足。

身為兄長者,因剛娶妻,新婚第一年,新房租在村頭保長的一間空房,弟仍單身,居於村尾的老家,頭尾相距數百公尺,兩兄弟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農務,從無爭端,但稻穀分好的當夜,兄弟倆卻各懷有心事。

兄思:「弟弟尚未成家,應多分些稻穀,以利積些餘糧,日後賣錢,才好娶妻。」於是,擔起兩籮筐的稻穀,往弟弟家送。

弟想:「兄長已成家,多了用項,且長兄如父,應多分些稻穀,以減輕家計。」於是,也擔起兩籮筐的稻穀,往哥哥家送。

兩兄弟踏著月色,各自挑著稻穀往對方家裡送,途中相遇,甚感驚訝,互道原委後,相擁而泣,乃喜極之泣,弟感激「兄長有愛弟之心」,兄感謝「弟有敬重兄長之情」,雙方益加親密。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農業社會時代,兩兄弟勤奮務農,展現「兄友弟恭」手足情深;相對於「金錢掛帥」的現今社會,講求的是功利主義,一切向“錢”看;以致,兄弟鬩牆、手足相殘,昆仲不和、對簿公堂,屢見不鮮,比比皆是。

若家有兄弟,不能和睦相處者,讀過此文,能不汗顏?這個故事,絕非虛構,是民40年代小學三年級教科書,因年代久遠,課文內容無法字句記得,僅憑尚未完全褪色的記憶去回溯,編輯其大意耳。

小學受教此文後,吾與舍弟不曾吵架,及長,各組家庭,因工作需要,弟居北部、吾住南部,互有往來,常保聯繫;至今,吾已花甲之年,弟亦年逾半百,妯娌和諧,家族其樂融融;另吾有兩千金,均已就業自立,姊妹倆不曾發生口角,此為吾與老伴最感欣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