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營長姓周,江蘇鹽城人,到隆田營區就任保修營是民63年間之事,由龍潭「特戰總隊」調來,原在特戰總隊擔任中隊長,特戰總隊裁編,戰鬥兵科人員編入憲兵部隊,勤務兵科人員分別轉入相關技勤部隊。

    老營長英姿煥發、體格健壯,是特戰部隊必備良才,特戰部隊主要任務,空降敵後、進行襲擾、牽制敵人。看過《諾曼地大空降》影集,或《最長的一日》影片者,就有概念。國軍特戰部隊的前身「傘兵」也,民42年曾參與東山島突擊作戰,因空降失利,犧牲慘烈,致國軍後續反攻大陸作戰計畫,相對受到影響。

    隆田營區在老營長未來之前,是一片蕭瑟,尤營區內的砲兵部隊下基地集訓後,人氣減少,更顯暮氣沉沉,連當年的陸訓部司令視察時,也不禁嘆道:「果然保有預備師的息氣。」足見營區內部管理鬆散、勤務懈怠、紀律偏廢,情形相當嚴重。

    老營長到任,大肆整頓,全面革新,保修營猶如脫胎換骨般,從沉睡中甦醒,在頹廢中振作,一切導上正軌,當然改革過程遭遇不少阻力,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尤對既得利益者,更是難上加難,老營長循循善誘,以身作則,時日一久,消極抗拒者,終受營長剛直不屈、任重道遠的精神感召,摒棄私見,融入團隊,共創全營願景。

    次年,適逢陸軍推行「副食生產」,厲行「養豬種菜」政策,期達改善官兵伙食目的,提升戰技體能訓練,進而增強國防戰力。為貫徹上級命令,老營長首先整建豬舍,改善養豬環境,以豬隻大小,區隔飼養,並遴選有經驗資深士官,專責照料;其次視察營內可用土地,妥善規劃,全營官兵每人開墾一塊,面積至少需大於一張榻榻米之菜圃,依季節及生長速度,分別種植不同菜疏。

    此外,還利用三級保修廠旁水塘,擴充整建,塘邊遍植水草,專飼草魚、大頭鰱;為使副食生產多樣化,又運用鋼架棚工場空間,設置木籠養些雞、兔,數月後,成果輝煌,保修營「副食生產」與「伙食改善」,經評比,居全師之冠,然副食生產,充其量使用的是課餘時間,老營長重視的是本務工作,即專業訓練與裝備維修,故能提昇補保作業能量,使全師兵工裝備妥善率顯著增加。

    又次年,老營長當選國軍莒光團隊〝模範營長〞,獲國防部表揚,全營官兵與有榮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