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吟唱杜牧《清明》

 老師吟唱杜牧《清明》

 

(4/4星期四)清明節,接著有連續四天的假期,清明是〝慎終追遠〞、〝哀思先祖〞的節日,千萬不能在傳賴的時候祝他人假期快樂,以免貽笑大方。

昨週二詩詞欣賞班,陳玉燕老師為應景特講授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1.清明:24節氣之一,在陽曆45日前後。依民俗當天有祭祖掃墓活動。文獻記載:從公元790年開始,唐人已有長達7天的清明假日。

2.紛紛:形容多。

3.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欲~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引申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4.借問:請問。

5.杏花村:指喝酒解乏的地方。山西省汾陽市、安徽省貴池市、湖北省麻城都有杏花村,地點迄今無定論

師解

詩的開篇便以“清明時節雨紛紛”描繪了清明時節的獨特氛圍,細雨綿綿,仿佛為整個大地披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接著,“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句,則通過描繪行人的心境,進一步烘托出清明節的哀思之情。詩的後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則以問答的形式,巧妙地引入了牧童和杏花村這兩個意象,使得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杜牧的遊子心情。

老師解釋詩意完畢,教同學們如何標註節奏點與韻腳平仄,然後以國語吟唱,總覺未入氛圍,後復以台語吟唱,果然用中古音吟唱,整個詩的情境就出現了畫面。接著,老師以手機用王偉勇教授唱腔錄下清唱傳送到群組,供同學們聆聽、學習。

心得

清明節,在緬懷先人的同時,品讀杜牧《清明》不僅感受到那份遊子的思念與哀愁,也感受那份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它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