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362283170.jpg

鐵道兵屬專業兵種,除一般的軍事課程,更學習關於鐵路運輸專長與修護技術。

平時:鐵指部監督鐵道運輸部隊實施訓練,執行鐵道兵進行鐵路軌道架設工程,機車司機考試等任務。

戰時:擔負作戰區的鐵路構建、搶修任務,確保軍隊的機動和軍需物資的輸送;對決定棄守地域的鐵路則實施破壞,以遮斷、遲滯敵軍的行動。

鐵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爭的模式,鐵路運輸的速度快、數量大,遠遠超過了其他方式,直到現在,鐵路運送兵力、輜重都是重要的渠道。鐵道兵部隊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為國家修建了大量的鐵路。

民國元年625日,孫中山先生在上海接受民立報記者訪談時即指出:「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又為交通之母。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的多寡定之;地方的苦樂,可以鐵道的遠近計之。」在《建國方略》中,企劃了「完成鐵道16萬公里」的宏偉藍圖。

民國139月,孫中山先生組建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鐵甲車隊隸屬大本營航空局。1411月,以鐵甲車隊為基礎,在肇慶成立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

鐵甲車隊由鐵甲列車組成,"鐵甲列車"是指在鐵路沿線對部隊進行火力支援和獨立作戰的鐵路裝甲戰鬥車輛,將鐵甲列車直接用於作戰並形成大規模的第一人是張宗昌,張宗昌麾下用於戰鬥的鐵甲列車,出現最早,規模最大,戰果也最多。

民國初年當時的鐵路交通並不發達,軍閥們所組建的鐵甲列車能起到的作用並不十分明顯,而且鐵甲列車耗費很高,體量巨大,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因此也就慢慢被歷史所淘汰。

民國15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當時因應部隊運輸需要,以平漢鐵路職工組成鐵道隊,除輸送兵員與運補外,並兼負破壞敵後鐵路。171229日東北易幟,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全國統一後,鐵路以國營為主,部分路線開放民營,中央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鐵道部以掌管全國鐵路事務。

民國195月至11月爆發中原大戰,大戰結束後,南京政府著手整編手中的鐵甲車部隊,當年底,鐵甲車司令部奉令改稱「鐵道炮隊司令部」,司令部仍設於浦口,續由蔣鋤歐擔任司令,原有各鐵甲車隊號取消,重新整編為鐵道炮隊四個大隊,區分14個中隊。各大隊的部署與任務為:

第一大隊:大隊長戴鴻賓,轄第123中隊,駐濟南,任津浦北段及膠濟線巡防。

第二大隊:大隊長蔣順泗,轄第456中隊,駐開封,任隴海線巡防。

第三大隊:代理大隊長王灝鼎,轄第789中隊,駐徐州,任津浦路南段巡防。

第四大隊:大隊長顧懋林,轄第101112中隊,駐漢口,任平漢線巡防。

另有第1314兩中隊由司令部直轄,分別擔任武長線與京滬線巡防。

鐵道炮隊完編後,27列鐵甲車尚餘4列鐵甲車,遂編入「交通兵第二團」,分編為鐵道第一大隊、第二大隊,受團長斯立將軍節制。交通兵第二團乃我軍運輸、鐵道、裝甲兵種的起源。

民國24年底,中央購入英制維克斯輕戰車,才將交通兵第二團裡的戰車隊擴充成戰車營,隨後改編並改隸「陸軍交輜學校戰車教導營」抗戰爆發前,國軍才在南京方山成立「陸軍裝甲兵團」。

交通兵團隸屬軍政部交通司,主要著眼於培養與教育,鐵道兵只占交通兵團的一小部分。民國25年,抽出交通兵團內的鐵道兵,與東北軍的一部分鐵甲車隊合編為「鐵道兵團」,職能較前編有所擴大。

民國20918事變後,日寇在我東北地區和華北扶持滿洲國傀儡政權,出於軍事和資源掠奪目的,日本當局也同時在這些地方大力建設鐵路。國民政府更是加緊抗戰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就是修建鐵路,蘆溝橋事變爆發前已修築鐵路2030公里,完成粵漢、浙贛、隴海、同蒲等重要幹線。

抗日戰爭爆發後,民國26810日,「執二組」擴大整編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為最高兵站機關,此時期成立「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奚望青少將。32年春,軍委會將「鐵道運輸司令部」撤銷,改設「鐵道運輸處」隸屬聯勤總部。

民國35年鐵道兵增編為3個團,分駐各地。第一團駐○○,團長○○○;第二團駐○○,團長王○○;第三團駐北平,團長麻清江。各團下轄若干鐵道兵營,每營轄若干工務連及運務連,任務為「搶修、破壞、建築、管理」,工務連負責前三項,運務連負責管理(司機、站務、行車、號誌)等工作。

戡亂時期,軍政部「陸軍鐵道人員訓練所」曾招募與訓練鐵道兵團。國共內戰時,未料徐蚌會戰國軍潰敗,鐵道兵部隊開拔南京,不久南京告急,再度轉赴上海。後來共軍進犯上海時,因臺灣方面亦急需鐵道兵部隊支援,於是鐵道兵第二兵團奉命移駐臺灣。

民國38125日,經過52天海上漂泊,鐵道兵第二團團部及第三營在高雄港一號碼頭上岸,是3個鐵道兵團中唯一比較完整撤退來台的單位。團部設在台北市南機場(今青年公園靠近新店溪堤防附近)

第三營暫時落腳台南善化鎮,所轄各連則編成多個「鐵道技術實習組」,分派從北起台北,南到屏東的台鐵沿線各大站,隨著台鐵員工服勤實習,實習工作大致上分為站務、工務、機務與運輸等四類,個人實習方面,皆從基層做起。

民國43年全軍部隊整編,鐵道兵團縮編為一個「獨立鐵道兵營」,營部仍在南機場,此時鐵道兵仍歸屬聯勤總部,至456月回歸陸軍隸屬供應司令部運輸署。

民國4647年間,鐵道兵營所轄4個連分駐台鐵西部幹線沿線,第一連駐台中潭子、第二連駐高雄市大安街、第三連駐新竹、第四連駐嘉義斗南,分別在各地區段內實習工務(第一、二連)及運務(第三、四連)

八二三砲戰時期,於民國47年底~48年初,鐵道兵營派員協助金馬外島砲陣地興建大口徑火砲輕便台車鐵道。計有:155公厘加農炮、8吋榴砲、240公厘榴砲舖設進出掩體軌道及射界轉向軌道。

民國48年鐵道兵計劃擴編為「陸軍鐵道運輸司令部」,因美軍顧問團反對而未編成,且番號由「陸軍第36鐵道運輸指揮部」改為「陸軍第48鐵道運輸指揮部」。

鐵指部下轄鐵道運輸群,群轄361362鐵道運輸營(後改番號為481482鐵道運輸營),營轄有:營部連、機務連、工務連、運務連;民國51年配合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又成立鐵道修護營。

鐵道兵除運務、機務是分派台鐵沿線各站,為準備反攻作戰需要,早期工務還曾以大陸地區1.435公尺的寬軌鐵路系統來訓練,不過後來都是借用或接收台鐵(1.067公尺窄軌系統)汰舊的車輛與機具設備操作。

民國57年檢討鐵道部隊的現況與發展,認為仍有保留必要。但從大陸隨軍來台具有二、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鐵道官兵,都陸續退伍或年邁,而役男只服役兩三年,對於需要專精技術與長期經驗累積的鐵道運輸,實在難以承擔。

民國60年代國際環境巨變,國防戰略轉變為「攻守一體」,且「以守為重」,60年第48鐵道運輸指揮部從台北南機場遷至台中清泉崗北大營區。

民國6241日撤銷第48鐵道運輸指揮部,其所轄鐵道兵營直屬陸勤部運輸署。第48鐵道運輸指揮部撤銷後,軍方的鐵道運輸改由第45運輸指揮部接辦,與台鐵協調調派車輛兵員協運等事項。

民國64年鐵道兵部隊再縮編為「鐵道兵運輸隊」,留作「種籽部隊」編制不足百人,平時負責鐵道兵後備教育召集任務。

民國67年再次檢討鐵道兵存廢,6851日「鐵道兵運輸隊」裁撤,陸軍從此沒有常設的鐵道兵單位,只有在運輸兵學校還有鐵道運輸相關課程。

民國77年發生台鐵火車司機「集體休假」罷駛事件,國防部認為軍方還是要有鐵路運輸能量,必要時接替台鐵,以免影響社會穩定,同時對本、外島各地部隊的運補也會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陸軍總部運輸署擬開辦鐵路駕駛訓,地點在花蓮新城、台北南港、彰化、高雄左營等地。然而火車駕駛屬專業,鐵路運輸更須專精,不是義務役士官兵短期訓練就可以上陣,所以不具實效。

罷駛事件,促成「設置台鐵內部勞資會議」、「引進國軍火車駕駛」等等後續處理歷程。因此軍方曾有重編1個「鐵道運輸營」的規劃,平時全營251人,戰時擴編為556人,基於不具實效,因此未能成案。

如今國軍各部隊進行年度例行基地訓練時,仍常會利用鐵路平板鐵皮車載運如輪型車輛、火砲、戰甲車等,只是這種軍運業務已由台鐵直接承辦。

鐵道兵具有50餘年的歷史,但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倏忽一瞬間,鐵道兵作為國軍的戰鬥勤務兵種,雖已消失,但全體官兵為台灣寶島的交通建設與國防輸運,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其貢獻卓越、功勳彪炳。

附記

數十年來,台灣鐵路有許多條軍方專用的鐵路支線,如:松山車站沿撫遠街到松山機場,是空軍機場專用鐵路,民69年拆除;一條是華山車站經國父紀念館到世貿,是聯勤44兵工廠專用鐵路。

又如:早期已拆除的鐵道支線有「東港線軍用鐵道」,由屏東鐵路的社邊起站經大鵬站、東港站,來到終點站的空軍幼校大鵬營區;有「苓鳳線軍用鐵道」,從苓雅寮碼頭向東延伸,一路經過田子、五塊厝至鳳山,沿線連接鳳山倉庫、兵器補給廠、陸軍官舍。

較晚拆除的鐵道有「左營線桃子園軍用鐵道」,此路線於民國43年完工,專供左營海軍基地軍用物資、兵員轉接作業,後因輸運逐漸被公路取代,遂於69年停止鐵道運輸作業,至78年完成軌道拆除。

但真正曾經由鐵道兵完整操作的,只有台中神岡支線(原稱「陽明支線」)。神岡線由台鐵縱貫線山線潭子站分出,於民國4635日竣工,全長8.7公里,通往公館機場(後來擴建為清泉崗空軍基地)60年代由鐵道兵營在台鐵支援下施工,延長為13.4公里,共設潭子、社口、神岡、清泉崗、油庫5站。越戰時期清泉崗基地駐有大批美軍,是神岡線鼎盛時期。

神岡線由鐵道兵(481鐵道運輸營)負責機務、工務及運務的實際操作,鐵道部隊裁撤後,由台鐵繼續執行軍運業務。

民國88年軍方收回,同年11月國防部核准拆除,並於915月完成拆除作業,之後改建為「潭雅神綠園自行車道」。

隨著裁軍縮編,部隊不再移防、裝備運輸不再完全依賴鐵路,軍用支線逐漸裁撤,時至今日僅剩由縱貫線鶯歌站分歧的「中興一號」特種支線與集集線龍泉附近分歧的「中興二號」特種支線仍在使用。


深盼老長官吳慕慶將軍(曾任運校校長、運輸署署長)見文能提供史料,俾利斧正與補強。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