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無課,好整以暇地進行清明節連假作業,上網再次觀賞〈典籍裡的中國‧論語〉影視舞台劇,去年首次觀賞時,感動得邊看邊拭淚。

〈典籍裡的中國〉旨在解讀許多優秀的古籍,透過超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採用多元化創新的藝術形式,來講述中華傳統優秀古籍是如何典籍成書及其核心思想。

記得在兒童啟蒙教材的《三字經》讀過:「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的字句。再者,《論語》曾是我們這一代就讀中學時期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必讀必背必考的項目。

《論語》凝結了孔門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展示了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風骨性格與仁德智慧。“天不生仲尼,萬古成長夜”是宋代大儒朱熹對孔子的評價,而開國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助宋太祖及宋太宗平定天下、治理天下,致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美稱。

孔子為什麼重要?因為他是中國的骨幹、是中國的種子,後世尊稱「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清聖祖更以「萬世師表」題字於孔廟匾額。《論語》以語錄體記下了孔子與弟子對人生的想法,及關於“仁”與“倫理”的各種智慧,以及亂世君主求教治國疑難的答案。

為什麼我們要唸2500年前的《論語》?記得徐錦文老師在課堂上曾這樣說:

第一、它講的是自然界的規律,《論語》的對話蘊含了孔子對《周易》的理解,是古人對自然的觀察以及對萬物的感通。

第二、它講的是人類歷史的總經驗所整理出來的常識,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資訊繁雜,但常識是幾千年所累積的長久見識,經過理論的證明與實驗的證明。

徐老師說:「學習論語,要從背誦開始,因其文字精練,如同詩歌,及長理解,則終身受用。」誠如徐老師門下讀經班的小朋友,對典籍都是包本背誦並須通過小狀元會考。

如今是,物慾橫流與自我利益高漲的年代,若善加運用古人的智慧,可解決當前社會各種難題,其秘訣是推行“仁”與“倫理”,回歸孔子指引的方向,必能恢復社會秩序,使國家長治久安。

舞台劇結束前,記得老師在課堂上特別指出,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行聚會中,談到21世紀人類需要什麼思想時,幾經斟酌之後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