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參加里辦太魯閣健行,夜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進入室內頓覺天地間充滿一股浩然正氣,翌晨默念壁掛上的《正氣歌》,今心血來潮翻出長青學苑陳玉燕老師教過的教材,品讀之。

文天祥生於宋理宗(趙昀)端平3/5/21236/6/6)。出生時,其父(文儀)夢見一嬰兒腳踏紫雲飄然而過,出生時就將孩子命名為雲孫,取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號浮休道人。殿試時宋理宗見其名說:「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賜字宋瑞。

18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4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21歲時在殿試中,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點為狀元,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4天後父親病故,文天祥歸家丁憂3年。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建議禦敵之計,未被採納;理宗景定元年(1260),不願同流合污的文天祥被調任閒職。景定3年,文天祥諍諫反對重用佞臣,被從中央貶到地方。隔年,文天祥再次諍諫,得罪了權臣賈似道而被免職。宋度宗(趙禥)咸淳10(1274),文天祥復任贛州知州,展現卓越施政才能,在他的治理下人旺穀豐,出現短暫的安樂景象。

宋恭帝(趙显)徳祐元年(1275),文天祥奉旨組建義軍勤王,友人勸他不要以卵擊石,但他堅信「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捐出全部家財作為軍費,眾人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感召,一支3萬多人的義軍迅速成型,然而保衞戰並不順利。

因朝廷上主和派佔優勢,文天祥的救國方略得不到支持,致元軍先後攻破常州、平江,臨安(今杭州)被圍。徳祐2年,危難之際任右丞相的文天祥出使元營,希以談判方式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爭,怒罵元軍主帥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布解散文天祥的軍隊。當伯顏得知文天祥軍隊已被解散即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

1276/2/4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5歲恭帝被俘押往元大都,南宋大勢已去。7歲的趙昰(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都,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汀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景炎34月1278/5/8),端宗崩於粵之碙洲(今香港大嶼山),眾乃立衛王趙昺為主(宋少帝)。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今廣東新會),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畫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

同年8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敗逃走;文天祥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造飯時遭元將張弘範襲擊,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遂,僅昏迷過去,隨後文天祥被俘。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將張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文天祥至大都,路上絕食8日未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在獄中3年受盡各種威逼利誘,但始終堅貞不屈。祥興2/2/61279/3/19)崖山一戰宋軍全軍覆沒,偏安152年的南宋滅亡。1281年夏,在溼熱、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寫下名垂千古的《正氣歌》。他在自序中說: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

雨潦四集,浮動牀幾,時則爲水氣;

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爲土氣;

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爲日氣;

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爲火氣;

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爲米氣;

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爲人氣;

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爲穢氣。

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爲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

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

或爲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爲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爲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爲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元帝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19/12/81283/1/8),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元廷又請出當時已經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勸降,結果遭到文天祥的痛罵;元廷又派出已經被俘的宋恭帝趙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柴市),文天祥向南宋首都臨安方向跪拜,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從容就義,卒年47歲。

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寧死不屈,不受榮華富貴所動,忽必烈用了三年時間軟硬兼施亦不能把他招降,最後還是把他殺掉。文天祥從容就義,死後留下遺書在腰間。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的思想是入世,所注重的是孔孟先賢提倡的道德實踐,要的是死得其所,忠義兩全,留名青史。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又與謝枋得、袁繼咸,並稱“江右三山”。明景帝(朱祁鈺)景泰7(1456),諡忠烈;清道光23(1843)文天祥晉位先儒,從祀孔廟東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